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 课题管理 > 课题公告

“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规格与课程设置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28日
作者:山西太原师范学院康建琴     来源:本站原创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年轻化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调查和访谈表明: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支持常常导致新教师入职适应困难,而其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主要是通过职前教育实现的,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关键,因此,探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是解决年轻幼儿教师入职适应问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上升,但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悬殊,在一段时间内,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专—大专—本科”的多层次结构还将继续存在。中专和本科幼儿教师教育已经延续多年,形式也比较单纯,其课程设置已有很多经验,但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在招收学生的起点和学制类型上呈现出复杂化的局面,有高中起点,有初中起点,有“五年一贯制”,有“3+2”学制。这种复杂的局面,导致专科层次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成为焦点。而且,对于当前我国的广大城市地区来说,专科学历已经成为对幼儿教师的较为普遍的要求。因此,研究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设置的研究不是一个孤立的研究,它与培养规格紧密相关,培养规格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从培养规格入手,深入探讨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对于完善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发展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理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幼儿教师教育机构明确培养目标,为大专层次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引方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课程设置,解决幼儿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实践问题。
 
    二、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对幼儿教师培养规格的专门研究不多,主要是以“教师素质”或“教师能力”的研究形态出现的,有关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培养规格的研究散见于对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描述中,构成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标准上。如,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为学院和大学的学前教育计划制定了专业准备标准,规定了早教专业人员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应知应做的内容。标准规定了与不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能和知识,同时提出了各个水平的共同价值和主题。国际Step by Step 协会(International Step by Step Association,简称ISSA)建立的幼儿教师标准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个性化教育、学习环境、家庭参与、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计划和评价、专业发展。
 
    关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现状,并介绍了国外有关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上:一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幼儿教师培养规格的关系问题;二是艺术技能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关系问题;三是大专课程与中师课程的关系问题;四是幼师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问题;五是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分配和实施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业研究者和学会也正在致力于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不同层次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研究。2005年,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先后召开了成立后的两次专题研讨会,讨论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研制的 “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方案(讨论稿)”、“初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专课程方案(讨论稿)”、“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三·二分段专科课程方案”(讨论稿)“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学前教育专科课程方案(讨论稿)”、以及《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讨论稿)》。这充分说明,建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并解决不同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规范课程设置,促进幼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试图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从定性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展开,从教师专业规格角度出发来研究课程设置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分析依据的教师专业规格标准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建议。
 
    1、从幼教政策文本、社会发展需求、幼教改革需求等方面分析探讨新时期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初步确定新时期幼儿教师培养规格标准框架。
 
    2、对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历史、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 通过历史研究,分析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通过现状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异同,寻找可借鉴之处。
 
    3、分析当前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培养规格的一致性程度。
 
    4、综合以上研究,提出对我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资料的主题:幼儿教师素质、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幼儿教师培养规格。
    查阅文献的范围:查阅文献的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内;语言范围包括中英文两种类型;地域范围包括大陆、美国和台湾等。
    查阅资料的途径:一是馆藏资源,二是网络资源,三是会议交流资料。
    查阅资料的来源:一是书籍,包括工具书、专著、论文集;二是期刊,包括中英文期刊,三是优秀博硕士论文。
    查阅资料的步骤:(1)根据查阅主题,从不同途径查询相关资料;(2)复印、打印资料并归类整理。(3)翻译国外相关文献资料,包括美国NAEYC的Standards at the Associate Degree Level,Standards at the Iinitial Licensure level , Standards at the Advanced Level, NAEYC Final Draft Accreditation Performance Creteria,Step by Step Program and Teacher Standards等。比较不同标准的异同,找出其中的共同要素,为构建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框架提供参考。
 
    2、访谈法
 
    访谈对象包括幼儿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和管理人员,计划选取山西省不同类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20名、管理人员10名,采取个别访谈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的主题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的问题。采用半结构式的访谈。(访谈提纲附后)
 
    3、内容分析法
 
    对相关幼儿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寻找其中隐含的对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对政策文本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个文本。通过认真逐句研读,找出每一句话语中隐含的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进行记录,最后归纳整理记录,从中总结出政策文本中隐含的对幼儿教师能力要求的若干条目。
 
    4、调查法
 
    对从网络中获得的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进行调查,了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通过主题词查找法,从网络中搜寻有关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计划,确定90所院校(中专、大专与本科各30所)的课程设置计划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课程设置的门类、课时数。以了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现状。
 
    5、比较法
 
    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各个时期课程设置的特点,了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脉络。
其次,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与课程设置进行个案比较分析,发现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教师专业标准及课程设置的长处,为我们的专业标准框架的构建和课程设置拓展思路。
 
    6、专家评价法
 
    请幼儿教师教育专家对课程设置与培养规格的一致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聘请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具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管理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不同院校的专家3-5名,根据我们拟定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条目,与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相对照,并对每一门课程实现每一条专业标准的程度打分。计分方法:按照某一门课程实现某一条专业能力的程度计分,分值范围0-4分,实现程度越高,分数越高,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量化的角度对当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剖析。
 
    7、个案研究法
 
    对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合理性。选取能代表总体情况的某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以上专家评价法的研究结果,对课程设置个案进行分析,以了解该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六、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⒈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实施的具体方案,撰写研究方案,分配任务。
 
    ⒉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8月):具体实施方案,各个成员负责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如下表)期间课题组成员每两月沟通一次,了解各项研究的进程。
 
序号
承担任务
成果形式
研究方法      
承担人
1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培养规格研究
标准
内容分析、访谈法
张瑜 、王转香
  2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调查法
李志宇、康建琴
  3
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文献综述
文献法
冯龙芝、张志刚
  4
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论文
文献法、比较法
刘丽湘、陆克详
  5
当前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
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赵琴、贺春梅
  6
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论文
文献法、访谈法
李红亚、原燕
 
    ⒊总结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培养
规格与课程设置研究开题报告点评
 
邢少颖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本开题报告的特点如下:
 
    1、课题论证简明扼要,逻辑结构紧凑、完整
 
    不仅论述了研究的重要性,还做了相关研究的综述,为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做了资料的支持,并在这个基础上,比较明确的提出这项研究要解决的4个问题。
 
    2、研究方法论述比较详尽具体,操作性强。
 
    此报告重点描述了研究方法部分,通过细化研究方法,使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研究者是如何将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本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共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专家评价法、个案研究法七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使用表述都比较详尽、具体,易操作。从整体看,每种方法的选择运用都能利于研究问题的解决,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利于主题任务的完成,二者的拟合性较好。
 
    3、研究步骤安排比较合理、得当。
 
    课题组成员承担的任务明确,成果表现方式比较明确。由于课题组人员较多,他们各自完成的任务相对独立,每一项子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内容也较多,如果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的统筹、协调、保障方面进一步做比较详尽的阐述,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是如何在研究过程中统一步调,按层次递进一步步展开,直到要研究的问题得以解决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