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立足农村实际,多形式开展社区早期教育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作者:天津市蓟县教育局刘继华吴彩伶     来源: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蓟县地处天津市最北部,境内地理条件复杂,山区、库区、洼区、平原并存,有26个乡镇,949个行政村,0-3岁婴幼儿2万多名。农村社区早期教育受经济、文化条件制约,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人口出生率下降,一些乡镇儿童居住分散。
    2、养育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科学养育的知识和能力。
    3、教师对婴幼儿科学教养内容、方法的开发和研究相对滞后。
    为保证农村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我县幼儿园积极参与了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研究,多种形式义务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的经验和做法是:
 
    一、规范管理,为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1、构建全县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家庭为依托,以建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点面结合、覆盖全县”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县教育局成立了蓟县早期教育资源中心,设立专项经费和设专职副园长。各乡镇在中心园设立乡镇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由幼教校长任主任。
    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我县实行“早期教育四纳入”:即把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蓟县学前教育十五规划和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纳入园长、幼教校长年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园所等级评估和学前教育规范乡镇建设标准,纳入幼儿教师聘用和奖惩范畴。同时下发了“蓟县农村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定”,对早期教育的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来源、活动频率、玩具设备和档案资料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相继建立了“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活动章程”“早期教育专兼职教师聘用条件”“早期教育指导教师岗位要求”“早期教育指导教师奖惩办法”“设施设备及玩具资料管理规定”“家长行为规范”和“婴幼儿活动守则”等规章制度。
    3、开发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首先,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对村落分布比较集中、居住地距离幼儿园(班)较近的地区,采用这一形式。幼儿园教师利用周六、日时间,每两周免费组织儿童及家长来园活动一次。
    其次,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中心。对居住地距离幼儿园较远,村里人口较多的地区,争取各村委会的支持,利用村支部、学校及家庭闲置房舍,建立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和亲子活动站。
    再次,以邻里为背景的家庭联合活动站。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落,利用邻近居住的3—5户家庭建立活动站。活动周期一般是1—2周。教师多数由幼儿园教师兼任。
 
    二、引导家长主动参与,把握开展早期教育的关键
    1、通过示范性活动引导家长掌握教养方法和技能。
    教师们参照天津市下发的《3岁前婴幼儿身心发展监测指标》,结合当地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着重为家长示范讲解组织要领和方法,并提炼出示范性亲子活动三步走的要求,即活动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步骤。
    第一步,活动开始:教师先对上次活动布置的家庭指导任务进行“检验”,再用简要通俗的语言交待本次活动的名称、目标、规则和指导重点,让家长心中有数,有利于家长掌握指导要点,既可以主动配合教师的指导,回去后又有利于自己在生活中实施教育。
    第二步,活动过程:教师重点向家长介绍方法,观察家长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集体或个别指导。而家长除了认真观察学习教师的指导方法外,还要做到以下四点:其一,家长利用玩具、材料吸引孩子注意力,培养活动兴趣;其二,提醒孩子遵守活动规则,不干扰他人游戏;其三,孩子发生争吵、抢玩具、危险现象时,及时干预教育,保证孩子安全;其四,指导孩子有条理地收拾摆放玩具材料。
    第三步,活动结束:教师简要评价活动效果,布置本周家庭指导任务,提示重点和难点。并积极听取家长建议,了解家长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确立下次活动内容和家庭教育重点。家长在规定时间内(一周或两周),模仿教师示范性活动,举一反三实施家庭教育,做好子女的家庭教师。
    2、发动家长利用自然资源,制作、充实玩具材料。
    每次来活动中心活动人数少时不足20人,多时要达到几十人,加之婴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投放适量的、孩子乐于摆弄、便于操作,并能获得学习经验的游戏材料是首要条件。而我们的早期教育目前仍为免费义务活动,经费紧张。因此我县充分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调整后的房舍建立社区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家长活动站,将闲置的桌椅、玩具柜、图书架充实到中心,并购置适合低龄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滑梯、转椅、球类、积木插塑等室内外玩具。同时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动家长一起动手自制游戏材料。有的乡镇教师与家长还开辟了亲子种植园,自制适合儿童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
    3、着眼家长困惑和问题,挖掘拓展活动内容。
    我县教师经常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座谈,关注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了解近期孩子发展情况和家长教育子女遇到的困难,及时纳入和挖掘活动内容。如针对围绕家长共同关注的“怎样让孩子大胆讲话”“孩子应该学什么”“孩子喜欢玩什么”“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孩子喜欢吃手指”等问题,组织了研讨会、交流会,并在家教专栏上选登有价值的家长经验和做法。
 
    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早期教育指导策略。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县委、县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纳入农村小康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妇联、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和乡镇、村基层政府职能,使早期教育走进社区、家喻户晓。我们协调各部门,以促进家长“转变观念、明确责任、掌握方法”为目的,以“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生活中的早期教育、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婴幼儿营养保健、卫生防病、科学喂养、优生优育”等为重点内容,通过媒体宣传、印发资料、开动员会、发调查问卷、家长讨论交流、专家培训讲座、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并在路边、村口、街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广告牌,营造全社会重视早期教育的氛围。
     2、着眼需求,设计活动。
    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重点从培养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生活卫生习惯、初步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几方面选择活动内容。在设计早期教育活动时力求做到“四化”,即兴趣化、游戏化、生活化和系列化。
    3、完善档案资料,积累经验成果。
    我县早教中心、活动站和入户指导都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花名册、出勤记录和指导记录,还为每个婴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更便于家长和指导教师及时准确地进行交流。同时我们采取图文并茂法记录案例,并分别按不同内容和年龄阶段归纳整理,用文字注明活动名称、目标、玩具材料、玩法规则、指导重点、效果分析和家长指导建议等内容,再按年龄阶段分别归档,以便其他教师参考查阅。此外,还分别汇集整理适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治等相关内容,正逐步开发适合我县实际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乡土教材。
 
    四、活动效果
    农村社区早期教育的深入开展,扩大了我县学前教育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为:
    1、保障了农村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使我县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86%。
    2、90%的家长看护人得到科学养育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了家长重视程度和养育水平。
    3、婆媳关系和好了,邻里之间更亲密了,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改善了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关系。
    4、村头巷尾玩牌、打麻将现象少了,骂人吵架的事也少了,提高了全社区人员的整体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