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促园发展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6日
作者:贵州省开阳县冯三幼儿园黄咏梅     来源: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2002年,我园在新《纲要》的实施中,逐渐找到了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逐渐更新了教师、家长及周围人们的教育观,并在镇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逐渐改善了办园条件,并从镇中心小学独立出来,自力更生,走上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道路。
    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农村贯彻和落实《纲要》的关键是要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在新的教育观、资源观、儿童观指导下,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因此,我园便以“低投入,高效益,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发展优质的早期教育”为宗旨,尽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
 
    一、发挥本园教师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园以前是一个混乱的组织,教师追求自由,不愿被约束,自由散漫,没有目标,但在不断学习领会《纲要》的过程中,我园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认真分析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现状,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了优化组合。我园有10名教师,其中有5名是幼师毕业生,有两名老教师,是在镇中心小学教绩差而被调到幼儿园的,还有三名专业不对口的教师,但经过我们对十位教师不同层次的分析后,发现两位老教师对制作玩具有着丰富的经验,于是就充分利用了她们的这一优势,发挥她们的长处,带动全园的年轻教师进行教玩具制作,在她俩的带动下,我园的全体教师也都有了一定自制玩具的经验,幼儿园有了丰富的教学玩具。其次,对于幼师专业毕业的5名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是强者,因此,我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这5名教师分别担任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等职,让她们带动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分层别类的帮助与培训,确保每一位教师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专业成长。现在,我园已改变了以前的那种“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方式,老师们的教育观念、行为和方式有了极大的转变,从过去的“保姆”变成了“老师”,变成了孩子的朋友,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入园率也明显上升了,我园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逐渐发展的,教师的优化组合给我园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努力改善办园条件
    (一)发挥身边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其教育价值。
    《纲要》提出,要为每一名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在以前,教师们都认为,没有钱,哪来的玩具,哪来的材料,其实,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材料、玩具是不需要花多大钱的,因为我们处于物产丰富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玩具材料。
    1.根据孩子兴趣,利用身边自然资源,自制各种教玩具。
    我们给幼儿提供的玩具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新奇的和具有吸引力的。幼儿有了兴趣和爱好,他们才会主动与周围世界的事物发生互动,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园的教师用心的去观察、去探索、去实践,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选择有利于幼儿生长的资源。一次,通过全国的研讨,教师们发现幼儿对竹子特别感兴趣,竹子又是当地随手可取的资源,于是我们决定用竹子开展各种活动,并用竹子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只要老师们肯动手,动脑就会发现身边自然资源的用处,同时也解决了没钱买玩具的困难,孩子也从中得到了发展,如通过敲击大小,长短不同的竹筒辨别声音;在玩“竹水枪”时探索水的流动;用竹叶贴画,竹圈搭积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玩“竹高跷”促进了平衡能力的培养;拉“竹拉锯”锻炼孩子的臂力,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等。同时,教师们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除此之外,教师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结合农村幼儿的兴趣,制作了犁、板车、木老虎、陀螺、耗儿棒和快板等教玩具,这些玩具,都有着很好的教育价值,如“犁”就是孩子们熟悉的一种农用工具,我们将它用于活动之中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它,并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开采和利用,那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东西,将会给孩子制作出更多的玩具。
    2.动员家长,社区人员积极参与,开发利用身边自然资源
    为了给幼儿创设开放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和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书写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身边资源利用的宗旨。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和教师共同制作玩具。
资源的利用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旧观念,使我们树立了“资源就在身边”的观念,解决了幼儿园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幼儿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与价值。
    (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我镇是一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大镇,“龙灯”“花灯”和“钱杆”是我们冯三的特色。我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请“女子舞龙队”“花灯会”的阿姨们来教我园的教师和幼儿“舞龙”“玩花灯”“打钱杆”,使幼儿了解我镇的民间传统文化。从此,幼儿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我园教师也制作了车车灯、白龙马、钱杆、龙灯等教玩具,幼儿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龙灯”,一开始,幼儿玩可乐瓶自制的“玩具龙”,之后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扎了两条“草龙”给幼儿玩。在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们也不断地改编和创新,幼儿不仅对我镇的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了了解,并在跑、跳、蹲、钻、绕律动中培养了注意力、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想象能力和创编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开展非正规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受教育率
    为了服务于农村的散居幼儿,使他们接受不同程度的早期教育,我园教师深入农户调查,利用闲置的校舍或适合的村民住房作为临时校址,开办游戏点,引领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给散居幼儿提供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
    从2003年3月至今,我园正式已开办了5个游戏点。但刚建点时,没有一名家长和幼儿愿意到游戏点来玩。我园便进行入户调查,这才发现原来是家长们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幼儿还小,满6岁送去读小学就行了,都不愿将幼儿送到游戏点。但是,教师们发现,许多妇女都喜欢织毛衣、钩拖鞋,于是我园就在游戏点上为家长提供了编织毛衣、刺绣、钩毛线鞋以及科学种植等各类书籍,并且我园的一名老教师还亲自到点上指导家长编织毛衣,钩毛线拖鞋,传授一些科学种地的方法等,深受家长的喜爱。就这样,家长们一传十、十传百,游戏点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幼儿也随之越来越多了,游戏点成了家长们聚会、交流的地方,幼儿也得到学习的机会。在我园教师的指导下,家长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他们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了解了正确引导幼儿成长的方法。总之,开办游戏点,不仅是幼儿游戏学习的地方,也是“群众聚会,传达方针政策”的好场所。
    近几年,虽然我园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仍在探索和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当前,我园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将积极遵循幼教规律,结合农村实际,立足本土,因地制宜,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园的幼教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