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进展报告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IECD)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5日
    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
摘自《为了每一位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2003-2004年进展报告》
 
“我们要努力提高儿童早期的综合发展,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2002—200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优先全球战略)
 
2003—2004年主要合作伙伴: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国妇联,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只有确保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安全和发展的环境中,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健康、营养、社会关系、情感安全、游戏以及其创造性和认知性的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够使他们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因为人类大脑的形成有75%是在3岁以前完成的,所以对于婴幼儿更为重要。
 
    但是,传统认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就是3-6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读书和写字的学龄前教育。中国乡镇地区,尤其是贫困的西部地区缺乏对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提供的生存、关爱和发展的服务设施以及相关信息。基于这些需求,中国儿童早期综合发展(1ECD)的形式已经得到分析,并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太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培训班上提出。
 
    城市中的农村流动儿童和残疾儿童人数越来越多,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加强这些孩子的早期发展。外来人口没有联系人,也没有经济保障能使他们被纳入到城市卫生和儿童关爱体系。另外,大约1.7%的6岁以下儿童有智力或身体残疾。如果在生产时对新生儿给予充分的护理就能够减少25%的残疾率。而且,适当的早期刺激能够矫正轻微残疾,使他们不被排斥在主流教育之外。
 
    200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在中国3市和西部的6省实施了“儿童早期发展(ECD)”的试点项目。西部6省包括甘肃、宁夏、四川、贵州、广西和内蒙古,3市包括天津、沈阳和青岛。该项目以天津做为先行试点城市,倡导教育和卫生部门在社区的合作,促进全面的儿童早期关爱与发展。做为项目的一部分,被选中的幼儿园成为了信息和娱乐中心,首次为3岁以下的儿童每周开放1—3次。孩子们玩教学玩具,而他们的家长和看护人则接受有关养育儿童方面的指导。该项目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网络的支持下得以实施,而参与该网络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他们还进行家访,向家长传播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协助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向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儿童传播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中心和养育培训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通过在《中国妇女报》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倡导对传统意义上的养育方式进行改进。在社区宣传(特别对父母)恰当的养充习惯.如对儿童游戏和刺激的必要性加强理解,以及改善卫生环境和营养习惯等成为项目重点,尤其对3岁以下儿童和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父母成功地参与了该项目.这使他们得以享受项目所提供的服务并可以参加每月一次的养育子女课程,他们还可以将加强对子女进行养育的宣传资料带回家。为了加强对儿童的早期刺激,幼儿园老师访问了偏远乡村,为那里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组织游戏活动。在项目实施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入园率显著增加。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卫生部在广西、江西和内蒙古的9个试点县创立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在这些试点村庄里,乡村医生定期对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进行探访,对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进行监测,为母亲提供儿童营养、培育和看护方面的指导,还提供计划免疫和其他主要的干预工作。这些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结果,使父母养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该模式在西藏的5个县得到推广,并根据当地情况改编成一套新的母婴宣传材料,孕期保健和母亲安全的内容也收入其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直接与中国政府一起倡导加强对6岁以下的儿童的关爱,并对女童、流动儿童、贫穷和残疾儿童给予特殊的关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出台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这项儿童早期发展的国策是由教育部制定,十个部委共同签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使政府、私人团体和强大的准国家实体之间为了儿童这一共同目标加强彼此的联系,包括在社区建立跨部门网络来执行项目。项目城市,尤其是天津市政府采纳了该项目的方法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同时还额外配备资源,改善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3岁以下儿童的养育。政府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地区还引进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的措施,该项目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公安部和共青团共同合作,以提高儿童在家、在学校和街道中的安全意识。
 
    教育部和卫生部已经进一步制定了在5省10县从2005年起共同执行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
 
    在一些地区.幼儿园还设立了娱乐中心,在那里家长能够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活动、吃饭、读书或玩玩具。马玲萍(音泽)是一位外地妇女。她的孩子才一岁半,非常喜欢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孩子以及教师志愿者一起玩耍。她说;”每到星期四,当我的孩子知道要来第13幼儿园时,他都非常开心。”
 
在施尔图的家长-儿童活动站
 

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施尔图的4个自然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和一个幼儿园。每个村子都坐落在山里,离幼儿园有4-20公里不等的距离。
 
2000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施尔图中心小学在最远的村子里建立了一个家长-儿童活动站。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一位在中心幼儿园工作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被派往活动站来分发由中心幼儿园印制的材料。不仅有带着孩子的家长来上她的课,而且其他村民也来听她讲课。每个星期天,他们都会在门口一起等待老师的到来。
 
通过2003年的观察资料显示,我们发现在那里居住的人们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和社区对儿童的关注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说服工作,更多的家长都同意带自己的孩子参加学前班教育。
 
儿童早期关爱和发展—终身受益
 
    姚娟美的儿子圣圣在出生后不久不幸患了脑瘫,就在她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时,社区工作者陈卫生敲响了她的家门。自从儿子出生以后.她便辞去了工作,在家一呆就是八年。
 
    现在,姚娟美称陈卫生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并声称如果没有他提供的消息.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天津还有一个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成立的专门提供特殊教育和训练残疾儿童的培育学校。姚娟美说,“当我看到像圣圣一样的孩子坐在那里自己吃饭、捡起从他们碗中掉在桌子上的饭粒、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时,我非常感动。”她现在每天都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去培育学校进行针灸治疗和训练。
 
    虽然前几年,姚娟美一直在寻求医疗上的帮助,但她从没得到过任何正确的建议,因而也就逐渐失去了希望。她回忆道:“我曾经让他整天呆在床上,不让他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害怕伤着他。他很少出门,因此,他的肌肉出现了萎缩。”看着儿子身体一点点地恢复,这位母亲得到了鼓舞,她现在梦想有一天她的儿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1.07%的孩子有智力障碍。由此推算,在全国3亿儿童中就有300万这样的孩子。圣圣的情况是通过对天津1万名7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的,这一调查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支持的儿童早期关爱与发展项目(ECCD)的一部分。作为专业援助的补充,或当不能获得专业援助时,作为可替代方法的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训练、刺激、游戏和早期学习对有残疾的儿童的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