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教育特色

农村幼教要生动鲜活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4日
作者:沈芝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来源:早期教育2004年12期
    近年来,农村幼儿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要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对广大贫困农村仍是一个严峻挑战。根据多年在农村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经验,我们体会到:机械模仿城市办幼教,贪大求洋和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正规化”、“小学化”倾向是制约当前农村幼教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关键是要让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提高认识,打开思路,办出农村幼教的特色来。
    广大农村幼儿的课堂在哪里?是幼儿园的教室,还是陶行知、陈鹤琴先生力主倡导的大自然和大社会?幼儿教育是靠成人灌输,还是应当渗透在孩子的生活中,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农民家长仅仅是子女的养育者,还是应当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看似老套的问题,若能使农村的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正确的认识,其实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地方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认识提高了,路子走对了,农村的幼儿教育的工作才能做得生动、鲜活而富有实效。
    下面试举一些农村幼儿教师和家长教育工作的实例,来回答上述的问题。
    案例一:小花开了(河北省滦平县西地乡杜玉瑞)
    几年前,为帮助幼儿理解“五颜六色”这个词语,我绘制了许多种不同颜色的图片,也运用多种方法。尽管孩子们机械地记住了这个词语.但总觉得他们的理解是死板的,机械的现在,春天到了,野地里的小花开了,我何不让孩子们亲自到野外去寻找、去观察,更加生动地去描绘这迷人的春天呢?于是,我决定带孩子到野外,开展“小花开了”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采小花。孩子们听说要到野外去采小花,一个个兴致十足。刚到野地,他们便兴高采烈地喊了起来:“快来看啊!‘二月兰’花开了!”“老师,这‘二月兰’花是紫的!”语音刚落,又听到几个小朋友围在一枝含苞待放的老婆子花秧前大声喊:“老婆子花,快开花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喊声引来了所有的小朋友。有几位小朋友还大声说:“这朵没开的老婆子花,我们能把它叫开!”我好奇地问幼儿:“老婆子花真的能叫开吗?”孩子们为了证明给我看,便使劲地对着那株老婆子花喊:“老婆子花,快开花”一遍又一遍整齐而有节奏的叫喊声,透着孩子们的天真和稚趣。说也奇怪,那朵含苞欲放的老婆子花真的“张开嘴笑了”孩子们蹦着、跳着狂欢起来,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得意地拍起手来。
    “老师,我看见‘羊妈妈’花了,黄黄的,像羊妈妈的奶头!”国强小朋友刚说完,小朋友们全都抿嘴笑了起来。接下来,孩子们又采到了“苦麻子花”“婆婆丁花”,还有“马莲花”。不一会儿孩子们便采满了一小筐各种各样的花。
    来到一片空地,我让孩子们边休息边欣赏起花来。“老师,你看老婆子花、二月兰花都是紫的,好漂亮!”武明龙小朋友拿着这两朵花让我看,我惊喜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并鼓励其他小朋友也来说一说看到的花还有什么颜色。于是孩子们相互说了起来“马莲花是蓝色的,中间有个白道道!”“老师,婆婆丁花、羊妈妈花、苦麻子花都是黄的!”“老师,这些黄色也不一样,、羊妈妈花色深,苦麻子花色浅”孩子们纷纷报告着他们的发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词汇,我便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引导他们说出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颜色的花,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并鼓励孩子们试着用“五颜六色”这个词语来说几句话
    孩子们争着抢着说了起来。“春天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我看见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我采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孩子们自由地运用刚学到的词,描述着这春天的美丽。
    活动二:画小花。回到班里,我和孩子们一起把采到的各种小花分拣出来,放在桌子上。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些小花长得什么样,或者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婆子花像个小酒杯”有的说:“婆婆丁花圆圆的,像个黄太阳”还有的说:“马莲花的花瓣是细长的,像我们家里的韭菜莲花”。
    孩子们争论着、比较着。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我便让孩子们按着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花。
    孩子们各自选好了自己要画的小花,边看边画了起来。看着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画面,我真为他们高兴。
    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画基本完成了。我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相互欣赏着、讲述着。尽管他们笔下的小花千奇百怪,但我觉得,这才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因为没有了以往画画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他们笔下的花是自由的,是各种各样的,是千姿百态的。
    同样是“五颜六色”词汇的学习,杜玉瑞老师以往是刻意运用图片,让孩子们机械地接受,难免死板、缺少灵气。现在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通过真实、生动的采小花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自去体验多彩的世界,感受“五颜六色”的含义,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幼儿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范例。让农村孩子充分利用优美的大自然,把这个最天然、最迷人的场所作为教育的源泉,让他们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从中描绘出自已眼中的世界,这才是最淳朴、最真实、最有益的教育活动。
    案例二:种地的学问(河北省滦平县西地乡  杨树芬)
    园外不远处,有一些人在种玉米,我带着孩子们前去观看。我没有向孩子们作任何介绍,只是要求他们仔细地去看,把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只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用马拉着犁,挑出沟来,再往沟里撒籽,后边跟着的人撒化肥,另一个人盖上就行了”“他们撒种子,一下一下、一堆儿一堆儿地撒,撒化肥也一样”
    这时,慧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见过我爸爸种高粱,他怎么不像他们一样,一堆儿一堆儿撒呀?”我问:“你爸爸是怎样撒的呀?”“他是往沟里扬的”“我看见过种谷子也是扬的”“种芝麻也是扬的”孩子们马上响应了起来。我接着问:“为什么人们种玉米要一堆儿一堆儿地撒,种谷子、高粱、芝麻就往满沟里撒呢?”孩子们互相看了看,艳杰小朋友说:“大概是谷子、高粱、芝麻的粒太小了,一堆儿一堆儿地撒没有扬的好吧”“还有别的原因吗?”“没有了”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光,我告诉他们:“这个问题我不告诉你们,请你们记住这个问题,等到将来苗苗长出来后,我再带你们来看看,你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就在这时,有人拉着轧地的磙子过来了。孩子们马上围了过去,拦住拉磙子的叔叔问:“叔叔,拉磙子干吗?”“轧地呗”“为啥要轧地?”“轧了地,地就磁实一些,地里的水分就不会马上跑掉了,庄稼才能发芽”韩国昌小朋友马上指着刚才种地的地方说:“那他们怎么不轧呀?”“刚种完的地太湿,这会儿就轧,地会变得太硬,苗就出不来了”孩子们瞪着眼睛,一副不大明自的样子。我说:“小朋友们,咱们到地里看看怎么样?”大家来了兴趣,跟着我来到刚种过的田垄边,征得主人同意后,我们开始做起了实验。让韩国昌小朋友站在刚刚盖过土的一小块田垄上,用力踩了几遍,然后大家用小木棍测试踩过的地方。菲菲说:“这里变硬了!”韩国昌说:“这里不是太硬,可就是都快成泥巴了!”我赶紧接过话茬说:“这就对了,你们想一想,平时我们玩泥工的时候,泥巴虽然不是很硬,可泥巴晒干以后会变得怎样?”“特别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对。如果这会儿趁湿就轧地,因为地太湿,就会变成泥巴,等太阳晒过以后,这地就会变得很硬,小苗还能长出来吗?”……
参观回来以后,大家对这次观察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小朋友们在观察日记里记下了“种大块地,要用牲口拉犁快”、“种过的地要轧”、“要轧的地不能太湿”、“轧地要选择好时间”、“种地的活真不简单”、“我喜欢种地”、“我也要帮助爸爸去种地,因为我也会种地了”等各种各样的记录。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种地的过程是他们非常熟悉的。然而,种地的具体细节、要求,却是他们所不完全掌握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观察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从中体会到在简单的劳动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他们的观察欲望,伴随着活动的开展一点点增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杨树芬老师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周围生活中,挖掘教育活动素材,带领孩子们深入生活,亲切而又自然地开展活动,这对于农村幼儿老师来讲,是难能可贵的。
    案例三:天然运动场(河北省滦平县西地乡 石凤珍 衡翠红)
    乡村里的沟、坡、场、埂、溪都是孩子们可以利用进行户外锻炼的好去处,真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过三关”。一次我带领孩子去看农民伯伯种地,沿路和孩子们玩起了“过三关”的游戏。第一关我有意选择了相对比较宽的田埂让孩子们走,走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像在幼儿园走平衡木一样,很快就通过了田埂。有小朋友还叫着说:“就这样过关呀!太简单中了!”第二关我选择了较窄的田埂,孩子们已不像过第一关时那样走得快了,还不时传来孩子掉下田埂时发出的声音。于是,我请他们说一说掉下来的原因。陈伟说:“我刚才看了一下前边的那棵大树,没注意就走偏了”陈冰说:“我回头同关佳说话了”“我特别紧张,腿老打颤,老怕掉下去,就掉下去了”……顺利过关的孩子也争相介绍起他们的经验来:“我眼睛总是看着前面的路”“我没有同别人说话”“走窄田埂不能害怕,腿不能哆嗦”……接着,我又请没过关的孩子重新走了一回,结果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关。第三关是走小桥。要小朋友过一座宽一米、长五米的小桥。几个胆大的孩子,大步走了过去,但其余的孩子看着桥下哗哗流着的溪水,依偎在我的身边不肯上桥。我鼓励他们眼晴看着桥面,手拉着手互相帮助过了桥。过桥后,小朋友们兴高采烈、互相簇拥着向着农民种田的方向走去。
    幼儿园里的平衡木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但比起走田埂来要简中容易得多。农村幼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让幼儿从设计好的器械上走下来,到实际生活当中实实在在走一走各种各样的“道路”,对幼儿的锻炼成长会更有益。
    案例四:直面麻烦(河北青县 杨植正收集整理)
    有一天,小华和一群小朋友来小桐家告状。告的是小桐踏坏了小华家的豆角苗。
    原来,今天下午小桐和一群小朋友在场边玩,小华领着小狗也凑了过来。孩子们玩热了,有的脱了鞋子,有的脱了背心,都扔在了场边,小华家的小狗东闻西闻,叼起地上的凉鞋就跑。这时,有一位小朋友们高喊:“小桐,狗叼你的凉鞋了”小桐撒丫子就追。小狗撅着尾巴跑到了小华家的豆苗地里,小桐也追到了地里,人和狗在地里转了个来回,凉鞋是追回来了,但豆苗被踩倒了许多。望着踩坏的豆苗,小华怕爸爸骂他牵狗惹事,或许还要打他的屁股,才哭着到小桐家来告状。大伙正说着,小桐也知道自己犯了错,偷偷地回到了家中。
    小桐的爸爸一听,对着小桐大声斥责:“你知道种庄稼多不容易吗?咋说毁就毁了呢,不打你不行!”这时小桐妈妈走过来说:“先不要骂,也别打。我知逍小桐今天干这事不是故意的,但苗踩坏了,你要自己到小华家跟他爸妈说明情况,向大伯大妈道歉”小桐低头不语,也不想去。“你长大了,男子汉自己做事要自己当”妈妈继续鼓励小桐“我们和你一起去”小朋友们拉着小桐和小华簇拥着走了。
    晚上,小桐的妈妈来到小华家,也为孩子的“错误”主动向小华的爸爸、妈妈道歉。小华的妈妈拉着小桐妈妈的手说:“这事不能怪孩子,孩子追狗跑起来就刹不住车了,再说终究是孩子,对青苗哪能像大人那样看得重,你就不要再说小桐了!”
    晚饭后,爸爸领着小桐从自家豆角地里移了几十棵小苗栽到了小华家地里,并仔细地浇上了水。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对小桐说:“要一连三天早晚浇水,早饭后还要掐叶子盖苗,傍晚浇水还要把晒干的叶子拿掉。你就掐咱家院里暑葵的叶子盖吧!你今天表现不错,敢于自己去承认错误了。但是,移载的苗你还要管好。记住第四天就不浇水了,用铲子拍松土就可以了”。
    一连三天,小桐照爸爸说的浇苗、盖苗,第四天,小苗真的活了,顶着晶莹的露珠,昂着头,小苗正向小桐问好呢!
    想起这段往事,小桐爸妈对自己成功地处理了这件事感到非常欣慰。
    这是我国新时代农民用自身的品德、言行影响教育下一代的典型事例。由于家长认识到位、处理得当,以“践踏了邻居家的庄稼”这样一个“小小事例”,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很快掌握了应该怎么待人处世的道理和行为规范,在认识上与操行上出现了一个飞跃。这篇案例读来令人赞叹不已。在我国纯朴的农民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值得人们予以高度珍惜、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