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教育特色

把窗户打开让风儿吹进来—对挖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尝试与收获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4日
作者:王小英(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心幼儿园)     来源: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述了两个迵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孩子的牢笼,而百草园是孩子的乐园,道出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快乐。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孩子们走进那片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百草园”,在实践中,我在挖掘农村教育资源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野趣的追寻
经济的发展使孩子们在室内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在野外的时间却相对减少。让孩子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从课堂走进大自然,成为我执着的追求。
春天,我带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奔跑、嬉戏,让他们沐浴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陶醉在无拘无束的情景中,让春天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落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夏天,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野炊,到田里去捉小虫,把捕捉到的小动物放到幼儿园的养殖区喂养。金秋十月,田野里的稻谷都成熟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稻谷香。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欣赏着农民丰收的场景。到了田野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向农田:有的捡稻穗,有的捉蟋蟀,有的逗青蛙……田野里到处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冬天,我带孩子们去寻找风中轻轻摇晃的芦苇……
在野趣的追寻中,孩子们不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也使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让大自然给予孩子的感知永远地存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灵性的流露
一朵野花、一棵小草、一片树叶都是极为常见的东西,但孩子们却能在一片树叶里看到风景,透过小草、小花发现整个世界,因为孩子们的世界充满着童真与梦想。
散步时,孩子们欣赏着路边美丽的花草。莉莉指着一棵草兴奋地说:“老师,这草像小狗的尾巴!”“还像一条毛毛虫。”晴晴也叫了起来。“这有什么,我家房子的边上有很多很多。”菲菲自豪地说。聆听着孩子们一言一语,我想孩子们已对这些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建议他们去采集。
第二天,孩子们真的采集了许多野花草,并把它们插在瓶子里。可没过几天,这些花草就枯萎了。望着孩子们沮丧的小脸,我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孩子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把采来的花草用药水浸一下再晒干,有的把新鲜的花草插在有水的瓶子里,有的把花草处理后夹在图书里……从这以后,孩子们又陆续地带来了芦苇叶、菱白叶、丝瓜筋等,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他们学会了用这些材料进行装饰美化。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使我们的教室充满了浓厚的乡上气息。采集、美化的过程,成了孩子们张扬个性的天空,成为他们灵性跃动的舞台。
 
智慧的生成
广阔而迷人的农村天地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他们对枯树枝会研究半天,对泥巴会唬弄一阵,他们已不知不觉地倘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了。
一天,我从村民那里要来一捆麦秆,准备给幼儿园的小树穿上棉衣。孩子们见了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你要这个干什么?”“老师,这些东西是给小兔子做窝的吧”……我有意识地问“你们说,这些麦秆有什么用?”“可以做麦秆鸭子’。”“可以烧饭。”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这时,陈铭说:“老师,我会用麦秆做海螺。”孩子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陈铭急忙补充说:“我奶奶教我的,不信,你们可以问我奶奶。”我马上说:“那请你的奶奶明天来教小朋友,好吗?”陈铭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陈铭的奶奶来到幼儿园,当起了我班的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用麦秆做海螺。奶奶一步步示范,孩子一步步模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奶奶就亲手帮忙。望着眼前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我坪然心动,似乎也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接下来,孩子们又主动收集材料进行创作。在不断尝试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稻草编织草鞋、扫帚,用山芋、土豆做成小动物,用枯树枝、木头制作成小火车、猫头鹰,用蟹壳加工成动物头像……虽然这些作品充满着稚气,但透露着孩子独特的创作灵感与智慧。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活生生的书,是一幅看不够的美妙画卷。当我努力发掘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独特的教育资源时,就是在为孩子打开通向百草园的窗口,让大自然的来风和着课改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当我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玩耍中快乐学习、探索与创作时,我已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在挖掘自然环境的价值时,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