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卫生保健

0-28天初生婴儿的生理发育特点(二)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3.生理系统的特点
    ①呼吸系统:婴儿的鼻腔发育不完全。新生儿及初生数月小儿几乎没有下鼻道,没有鼻毛,鼻粘膜柔软而鼻管丰富,故易受感染。只要轻微的炎症便可引起呼吸困难,吃奶时烦躁不安,所以母亲要特别注意别让婴儿感冒。新生儿在出生3-4天后,还有少许肺组织未充分张开,所以母亲不要舍不得让新生儿哭,婴儿适当的啼哭,有利肺的充分张开。
    ②消化系统:新生儿口腔粘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故口腔粘膜较干燥,容易受损伤。父母为婴儿清洗口腔时要谨慎,避免感染。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总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小肠是吸收营养的地方,比较长,其长度是大肠的6倍,对营养的摄人吸收有利。但婴儿的肠壁屏障功能较弱,肠腔内的毒素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较容易通过肠壁而进入血液,引起中毒,所以母亲要照顾好婴儿,防止其腹泻。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层发育差,吸吮时常吸人空气,这些都会使新生儿易发生呕吐和溢奶。因人乳中含有解脂酶,而牛奶没有,故人乳喂养者脂肪的吸收率较牛乳喂养者高。
③循环系统: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呼吸开始,动脉导管、卵圆孔和静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及脐血管的封闭,血液循环起了主要变化,使左右心血压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改变是逐渐的,故新生儿最初数天可听到心脏杂音,父母不必过于紧张。新生儿的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及内脏,而四肢较少,故四肢易于发冷或青紫。新生儿耗氧量高,心脏每分钟的搏出量比成人多2-3倍,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140次左右。
    ④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的大,其重量为出生体重的10%-12%(成人占2% )。大脑沟回已很明显,但还很简单,受到刺激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手足徐动样运动。新生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神经活动过程弱,睡眠时间长。新生儿对光、声音、痛都有反应,并已存在触觉、味觉和嗅觉。因此在新生儿期父母应该让婴儿听听音乐,训练各种感觉,要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无刺激性气味,多抱抱抚摸婴儿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⑤泌尿系统: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但是肾脏发育尚未成熟,仅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新生儿肾浓缩功能不足,初生婴儿因膀胱发育不完善,膀胱容积又小,排尿完全是反射性的,膀胱内尿液充盈即排尿,不能由神经系统控制,故排尿次数多,且容易尿床,每天排尿可多达20—25次。女婴尿道短,外口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造成尿路感染,父母特别要注意女婴外阴部的清洁。男婴尿道长,但常有包茎积垢,可引起细菌感染,所以男婴也应勤洗,注意轻翻包皮洗去积垢。
    ⑥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力主要是通过胎盘而获得的,从初乳中也可获得一些抗体。新生儿由于从母体获得了抗体,对麻疹、风疹、猩红热、白喉等没有易感性,不会患这些传染病。但对一般细菌感染,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霉抵抗力尤差,感染后容易引起败血症。因此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特别注意消毒、隔离,避免感染。
    ⑦皮肤: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局部免疫力不强,对机体的保护机能差,容易擦伤而致细菌感染,并且还可引起全身性疾病、败血症。婴儿皮肤血管丰富,皮肤的呼吸功能有很大意义,所以要经常保持婴儿皮肤的清洁。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冬季特别要注意保暖。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全,皮肤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差,体温随气温而变,所以要根据气温添减婴儿衣着,以防呼吸道感染。婴儿出生后2-3天可出现皮肤和粘膜发黄,父母不必紧张,不要急于带新生儿去医院看病。婴儿这种发黄现象,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皮肤上的黄染程度有轻有重,可以从浅黄到柠檬色。开始时黄疸并不明显,当我们用手指轻轻压一下婴儿红红的皮肤才能见到明显的黄色。尽管婴儿皮肤发黄,但手心、足心不会发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7天就开始消退,10天退尽,未成熟儿黄疸重些,退得慢些。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改用肺呼吸,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较高,而肝功能又不成熟,使间接胆红素不能有效地结合为直接胆红素从肝脏清除,以致出现了黄疸。发育良好的新生儿,酶发育较好,可以不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疽对新生儿一般状态和内脏机能几乎无影响,如黄疸出现过早或消退过迟,或在发展上有异常,黄疸越来越重或消退中又加重,反复出现黄疸,这都是不正常的,应考虑病理性黄疸,此时不能再拖延,父母必须立即带婴儿去看病。如果婴儿出现黄疸,同时伴有大便发白如陶土色或便时黄时白,婴儿可能患有胆道畸形了,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4.正常反射
  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就会看到婴儿一些手和脚的动作,正常的动作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健康的标志,是新生儿本能的反射。这些无条件反射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这些反射可能受阻,发生这些反射该出现的时候不出现,该消失的时候不消失的现象。以下,向父母们介绍新生儿的几种常见正常反射。
    ①觅食反射:用奶头、手指触及新生儿任何一侧面颊时,他的头会立即转向该侧,作觅食状。正常情况下这种反射应在出生3-4个月消失。
    ②吸吮反射:用奶头或其他物体触及新生儿的唇部或放入口中,婴儿即会有吸吮动作。一般出生后4个月此反射消失。
    ③握持反射:用手指或笔杆等物触及婴儿手心时,会立即被他抓住不放。出生后3—4个月此反射消失。
    ④拥抱反射:让婴儿仰卧,托稳他的头颈,此时如突然放低他的头位,使头向后倾下10°-15°角,新生儿会出现两臂外展,继而屈曲,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或在新生儿床边用力拍击床垫,同样也可引起此反射。出生后3-4个月此反射消失。
    ⑤踏步反射:扶着新生儿腋下,使其呈站立状,并使其身躯略向前倾,足底着床(桌子),婴儿会出现踏步动作。出生后2个月后此反射消失。
    ⑥游泳反射:把婴儿仰卧在水里,会表现出协调得很好的不随意游泳动作。到6个只后,如果再把他放在水里,他会挣扎乱动。
    以上各种反射也可作为家庭检测婴儿大脑发育正常与否的简易方法。如果父母对婴儿的这些反射觉得有异常感或感到可疑,可带孩子去医院请神经科医生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