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课程研究

对“伪学前教育”说不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1日
作者:赵振国


2012年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对“伪心理学”说不》,书中生动而幽默地介绍了心理学作为科学殿堂中的一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剖析了当前市场中各种伪心理学披着心理学的盛装而践踏着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同样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运作之下,学前教育之热也犹如心理学之热而成为大众传媒和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谈资。
说起颇富“创新”色彩的“幼儿园集体婚礼”事件,也许在媒体的推动下达到了园长“精妙创意”的宣传效果。多有“特色”啊!
其实,在学前教育的实践领域,这样的“特色”事例并不是孤立的,也不在少数。有所谓的珠心算特色、国学特色、潜能开发特色、右脑开发特色,等等。有虎妈、狼爸等楷模。真可谓学前教育的春天百花齐放。但所有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具有一定学前教育理论素养的人,均会对这些华丽外衣下的所谓教育提出尖锐的批判。正如“幼儿园集体婚礼”事件中所体现的,披着学前教育的外衣,做的却不是学前教育的事。打着“尊重儿童”的幌子,干的却是“成人创意”的事,达成的是成人功利化的目的。儿童却常常成为我们所谓教育的工具。
“幼儿园集体婚礼”事件从园长的解释来看,貌似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源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这不正是学前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吗?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要源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且还有所谓的心理学根据:“婚姻敏感期”,“正是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况且,该种活动也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此前的实践证明,举行过“婚礼”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但从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工作者的视角来看,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均是借用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华丽外衣,进行着背离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活动。最起码,也是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严重误读和误解。
该园长对“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要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育要源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字面的理解上,或者是形式化的理解上。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首先是要作为教育者的成人要理解儿童的生活、理解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的经验,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这样才能选择和创设出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很明显,该案例中的教育者缺乏对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儿童经验、儿童兴趣和需要的真正理解。最起码,是一种误读和误解,主观性地解读出一个“婚姻敏感期”的概念,且要“灌输健康婚姻观”。与一个硬生生创造出来的心理学概念相联系,硬生生要给幼儿“灌输健康婚姻观”。看上去似乎在遵从幼儿的发展规律,实则早已经抛弃了幼儿。这正是众多“伪学前教育”普遍玩转的魔幻世界。
此外,案例中还不忘提出很具有实证色彩的事实证据:“实践证明,举行过“婚礼”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我不知道,这样的证据从何而来?怎么得来?但一切似乎仅是一种经验的判断。更准确地说,是主观性的判断。而这一点,正是《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中作者对“伪心理学”们深刻批判的。

在当前学前教育非常“火”的形势下,在各方利益互相博弈的市场格局下,学前教育的实践跟学前教育的理论之间已经存在某些脱节的现象,或者说学前教育的理论被某些实践领域拿来装门面、挂羊头,更有甚者,对学前教育理论的某些概念进行刻意的误读和误解,以满足我们成人世界的功利化目的。这些现象和问题是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揭示和批判的。

(作者:赵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