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专委会工作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实践分享,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丨游戏研讨会②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2日

图片



10月19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主办,成都市教育学会、成都市金牛区人文学前教育研究会协办的“儿童游戏与教育质量——2023年幼儿园游戏研讨会”成功举行。除了有高质量的主旨报告外,还有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展示,涉及整体提升保教质量的上海实践、农村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整合优化的实践研究等一线实践经验,将有力地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与教师实践能力,进一步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下午会议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叶小红女士主持。

图片
叶小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大会发言一

整体提升保教质量的上海实践


图片

徐则民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特教部主任



下午会议伊始,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特教部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副主任徐则民,以《整体提升保教质量的上海实践》为题,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上海用20余年时间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园所持续发展的全过程。第一是确立提升保教质量新观念,确立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园所和教师是整体提升质量的根本力量,以幼儿发展优先为导向整体提升保教质量。

第二是构建幼儿为本的活动课程。其中,上海市推出了以幼儿活动形态为基本类型的课程体系,园所朝着“有限活动空间、无限发展可能”而努力,让儿童享有“被允许”的童年,促使孩子最大限度接近自然。

第三是锚定游戏为保教提质支点,牢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学习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理解、去思考、去回应、去支持。教师做实班级观察评估,做研究幼儿的专业工作者,走近幼儿、理解幼儿,在持续观察中看见鲜活个体。

第四是构筑持续提质的教研机制。健全“纵横到边、责任到人”市、区、园三级教研网络,确保教研重心落到薄弱园所,夯实并充分发挥区域教研团队在“构建幼儿为本的一日生活”中的课程引领作用,托稳区域所有园所保教质量提升的底盘,为全市幼儿教师提供平等的专业对话机会。

第五是助推园所自我评估与发展。树立质量观,研制助力保教质量提升的系列文本。改进结果评估,强化过程评估,支持教师开展基于证据的日常自评。看见儿童,反观自己,对“一对一倾听”过程开展反思。

大会发言二


与儿童共生:


农村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图片

许芊芊 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许芊芊,从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过程、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实践、成果形成过程中的收获感悟三个方面介绍了蒲江县南街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农村教育不应是传统落后的代名词,应基于乡村资源优势和儿童经验特点建构乡村且现代的教育。课程建设是制约农村幼儿园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要思考如何按现代教育理念,探索符合农村儿童经验的课程体系。解决农村园长期存在盲从追风、模仿照搬,随意安排活动,脱离儿童经验等问题。

她谈到,经过多年的探索,园所立足本地丰富资源,以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为中心,经历“资源挖掘—环境规划—活动累积—经验编织—质量评估”的螺旋上升课程建构历程,构建课程目标全面化、资源本土化、内容系统化、实施生活化、评价增值化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特色建设自然融为一体,园所“环境自然、教育自然”特色彰显。

在谈到成果形成过程中的收获感悟时,她说,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教师将成就高质量的幼儿园。特色办园、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三者应该有机相融,园本课程建设就是一个不断寻求质量改善的过程,资源、活动、课程不断整合的最高境界就会形成独特园所特色。“特色”应是在全面基础上具有可辨识的个性化标志,是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园思想和课程体系。

大会发言三


寓学于乐 玩学互融


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整合优化的实践研究


图片

洪晓琴 原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园长



原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园长、现上海市幼儿游戏教育研究所、区游戏实训基地主持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洪晓琴,带来了题为《寓学于乐 玩学互融——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整合优化的实践研究》的报告。她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一是问题的提出。她说诸多一线教师的痛点和难点,表现为两大现状:现状一是游戏只是任意玩,教师看不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自发学习;现状二是学习只是通过教,教师高控活动与材料,导致幼儿被动学。由此,儿童立场的“寓学于乐”,要实现从教出发走向由玩出发的转变,形成“玩学互融”的游戏课程,确立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整合优化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思路行动路径。分“类”做实,探究幼儿自发和教师发起的游戏,提升教师对自发学习支持的适切性、教师发起游戏中学习的有效性。构建“游戏与学习”整合实施的三条路径。优化、物化、凝练形成操作蓝本,整体推进“玩学互融”实施。

三是研究过程与实践成果。研究过程分别是“幼儿自发游戏”整合学习;“教师发起游戏”整合学习;探究不同样态游戏与学习的整合;形成优化方法、支持指导与互动策略。实践成果分别是架构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整合优化行动路径;形成比对幼儿学习关键经验工具表,创新记录方式;创新界定“可玩性”材料,研究制定检测指标;研发《MINI小盒子》玩学具;形成“游戏学习”整合优化的实施策略及培训成果。

最后,在谈到辐射与展望时她说:“ 十二年来,基于儿童立场的‘寓学于乐 玩学互融’实践研究促进了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发展,成就了师生成长。我们将笃行致远、砥砺前行,继续创建高质量的游戏课程品牌!”

大会发言四


活支架·递进式:


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全环境思考与实践


图片

吴丽珍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园长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园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吴丽珍向大家展示了园所关于环境如何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根据吴丽珍园长的介绍,在10年间关于“环境”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园所梳理了在游戏环境创设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中既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问题,也有教师游戏环境观与践行的问题。这进一步引发了对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游戏全环境的思考与理解。
什么是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园所梳理了深度学习的维度及特征,并且结合本园数十个典型游戏活动的剖析,基于扎根理论和幼儿实际的行为表现,探明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逻辑。这为构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游戏的全环境支持提供了依据。
什么是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全环境?吴丽珍园长表示,首先是园所要突破固有的狭隘认识,建立起“立体多元、师幼共构、动态生成”的游戏全环境观。园所通过切实、丰富的质性资料研究,反复锤炼琢磨之下,提炼出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六大游戏环境核心要素:时空、材料、问题、共情、表征、创新。
以这些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园所最终构建出“活支架·递进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全环境操作模型。吴丽珍园长例举了“一起来玩恐龙游戏吧”主题下的一系列典型游戏案例,为大家深度剖析这一游戏全环境模型的实践过程与要点。

在分享的最后,吴丽珍园长提出,这些研究成果的背后要感谢很多人,其中也包括孩子。因为孩子是一本难懂的书,也是一本无穷的书,值得我们一生去阅读。

大会发言五


灵动的手指 智慧的源泉


农村幼儿园创意手指游戏的20年实践探索


图片


蒋惠娟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以一段趣味盎然的手指游戏“打鼓”为开场,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蒋惠娟从思考、实践、感悟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园所在创意手指游戏上深耕20年的宝贵经验。

在蒋惠娟园长看来,最初探究手指游戏是出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但凡事皆有长短。在长期的深入思考中,园所逐步发现了手指游戏独特的价值:它不仅能打破物质条件的限制,给孩子带来手脑并用的成长,还破解了电子产品挤占儿童家庭活动时空的难题。此外,幼儿园开展手指游戏活动存在许多普遍性问题:碎片化、表面化、成人化。这些思考成果都化作动力,支持着园所始终坚持进行这方面研究。

在实践中,园所提出“手脑并进”的育人理念,生成创意手指游戏的活动、资源、培训三大体系,并且从创编、乐玩、巧用三个层面,把孩子、老师、家长全部卷入其中。蒋惠娟园长向大家展示了孩子创编的许多手型,现场的老师们纷纷模仿,都为孩子们的巧思而惊叹。不难理解,在园所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手指游戏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项游戏活动,而更像是全体卷入者共同创造的一种教育生活。

蒋惠娟园长表示,幼儿手指游戏只是幼儿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的研究发展脉络正是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缩影,是幼儿园游戏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系统化发展的生动案例。手指游戏在幼儿园是适切的,但这还远远不够,它必须灵动内化,有自己的血脉,还要有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生命本真的东西。

大会发言六


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


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自我改进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图片


鄢超云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鄢超云给大家做研究成果分享。
鄢超云教授表示对儿童观察、解读和支持的结果,一定是让儿童成为最大受益者。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对儿童的观察应当充分,坚持看见“所有儿童”和“儿童所有”;我们对儿童的解读应当站在儿童视角而非成人视角;我们对儿童的支持则包含情感回应、环境支持、教学引导,有时哪怕什么也不做,只是和儿童待在一起,也是对他们很好的支持。
总体上,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充分观察”为起点、“读懂儿童”为核心、“有效支持”为目的的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自我改进体系:

1.以“所有儿童”“儿童所有”为主线,构建起“充分观察”方法子体系;

2.以“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儿童的视角”视域融合为核心,构建起“读懂儿童”理论子体系;

3.以“情感回应”“环境支持”“教学引导”师幼持续互动为策略构建起“有效支持”操作子体系;

4.以视频分析 反思对话 多主体反馈 活页手册式资源为手段,构建起“共学共研”的支持保障体系。



鄢超云教授的分享充满了风趣幽默和感染力,虽是“长话短说”,却让大家意犹未尽,期待未来再次聆听的机会。




圆桌沙龙


怎样转化运用成果

图片



六位发言人分享结束后,为推动学前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优势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游戏与玩具专委会会员叶小红的主持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副主任邱学青,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副主任吴航,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梁慧娟桌而谈,针对6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就“怎样转化运用成果”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分享了自己的体悟与见解。

图片

邱学青老师表示,十年磨一剑。我们看到了在系统思维下,园所不断围绕一个问题持续推进,时间特别长、积淀特别多。他们都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基于老师的水平、幼儿园的实际问题,慢慢地跟着孩子,慢下心来,将问题一个个地研究透彻。大家应注重成果积累,推动园所-社区-家庭-幼儿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最后希望大家能好奇幼儿的好奇,陪伴幼儿的游戏,唤起幼儿的主动学习。




图片

吴航老师表示,6个优秀成果分享皆彰显出明确的研究意识,他们都基于现实或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及系统的谋划,做实了具体探究的过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自身问题为导向,激发内在的动机,有循证意识地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图片

梁慧娟老师表示,6个优秀成果为我们展示了在游戏中老师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观察、支持和解读的具体实践。我们不仅要看他们做了什么,更要看到他们的可贵之处不只是实践,还有对实践的研究与反思。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自身的问题与条件深入了解这些成果的背景,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做,思考如何为我所用。最后希望大家继续满怀信心,我们继续并肩战斗,为了儿童为本的幼儿教育共同奋斗。
三位专家老师的深刻体悟不仅为探讨如何深化研究与有效转化教学成果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今天的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供稿/育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