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聚焦两会丨普惠园“零租金”、尽快解决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问题……这些学前热点值得关注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2日
作者:《幼儿教育》杂志     来源:幼儿教育杂志

3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步入“两会时间”。每年两会,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是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课题。针对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哪些建议看法?

我们整理了近期代表委员提出的关于学前教育和幼儿园的热点提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

尽快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问题

“公办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问题,是一个十余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建议,尽快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

刘焱表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基础弱、欠账多,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核编补充难、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投放给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赶不上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快速增加,近年来大批新建公办幼儿园都没有专门的教师编制。

刘焱注意到,为了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各地采取的办法是把中小学富余的编制调剂到幼儿园,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还占用了中小学教师编制。很多地方政府采用安排公益岗、劳务派遣和临时聘用等方式补充幼儿园专任教师,非在编教师的工资远低于在编教师,且大多数没有社保,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学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通过盘活存量、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剂补充给幼儿园的办法,不是解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尤其是专任教师编制问题的根本之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刘焱说。

为此,她建议,中编办、财政部和教育部等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快联合制定和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从制度层面保障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为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贤:

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

建议普惠性幼儿园“零租金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刘文贤于今年两会将提交《关于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提案》。他认为,必须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刘文贤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普惠率和公办率不断增加,“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虽得到有效治理,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刘文贤提出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三点建议:

一是建机制、增投入、强保障,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制度。首先是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其次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园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房屋租金补贴标准,保证普惠园“零租金”使用,对自有产权的民办普惠园,政府适当给予房屋租赁费用补助。最后是动态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以及民办普惠园最高收费标准。

二是补短板、优布局、抓规范,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补齐普惠资源短板,优化布局结构,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第三是抓薄弱、强队伍、促提升,整体提高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教师补充和待遇保障机制,全面推进科学保教。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

建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促进“二胎”“三胎”意愿

葛均波表示,“生”“养”“育”是“三孩政策”的三大难点,目前,子女教育问题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深深困扰我国有适龄学生的家庭,使得大多数家庭对于“三孩”望而却步。

葛均波在建议中分析认为,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家庭资金耗费大、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办学质量差、师资短缺的问题。葛均波给出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不足,全国还有4000个左右的乡镇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个别地区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还在50%以下。截至2020年,我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拥有专科学历的占57.73%,拥有本科学历的占27.72%,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为0.30%

此外,葛均波提到,当前幼儿园教职工总数尚未达到标准需求数。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达519.82万人。葛均波表示,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比例需达到1517标准,2020年我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达4818万人,按1:7标准配备师资,至少需教职工688万人,因此依然存在近两百万的师资缺口。

针对上述问题,葛均波表示,义务教育的性质将极大限度地改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将助力我国家庭降低教育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较大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家长的顾虑和担忧,促进其“二胎”“三胎”意愿。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

0-3岁幼儿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关注的是0-3岁婴幼儿无人照护或者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为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施大宁提出四点建议,希望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托育机构发展赋能。

一是落实托育服务专项经费,列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参照养老服务机构或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制定普惠托育项目建设与运营补贴、托位补助、奖补激励等政策。

二是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拓宽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范围,惠及更多县市,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

三是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引导各地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四是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在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中加强托育管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设置婴幼儿教育专业,统筹安排托育机构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等。

全国政协委员姜军

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程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辽宁省委会主委姜军建议,多举措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姜军认为,公办幼儿园地区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城乡、地区间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办园质量差异大,这些都是目前制约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此,姜军建议,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程。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作为法定目标纳入立法内容。参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建立幼儿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督导,将学前教育督导纳入各级各地区政府教育督导。

此外,姜军还建议,继续推动公办幼儿园新建扩建。各级政府资金向边远、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鼓励国有大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办幼儿园,支持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

普惠性托育和市场化托育都要办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认为,“应当建立分级分类服务标准,推进托育机构多样化健康发展,普惠性托育和市场化托育都要有、都要办好。”

刘林近几年的提案大多围绕学前教育、托育服务展开,今年他带来一份“积极推进托育机构多样化健康发展”的提案。针对托育服务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他建议:

一是中央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强对地方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支持政策和监管措施的指导,从公共财力、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确定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和市场化托育服务机构比例,建立分级分类服务标准,促进托育服务机构多样化发展。对于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要同步落实场地等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和收费标准、补贴政策资金预算来源;对于市场化托育机构,要及时明确资本准入条件和监管制度,稳定发展预期,形成健康的市场秩序。

二是打通卫健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鼓励有条件有余力的幼儿园同步开展23岁日托和周末托育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托育场地来源,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托幼一体化发展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早期教育科学研究,把脑科学、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等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托育专业服务中去,同时积极支持高校、职校培养早期教育、托育服务人才,建立与托育服务产业链相配套的人才链,从根本上提高托育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是从建立从业机构与人员黑白名单制度、行业自律机制、第三方服务质量等级认证办法等途径入手,加强托育服务行业监管,加强社会监督,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崔建梅:

建立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长效机制,制定合理增长比例

“学前教育的编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崔建梅表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办园建设,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公办园,但随之而来的是幼儿园专业教师严重短缺问题。

“编外教师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待遇低,学前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崔建梅表示,一些地方执行国家政策标准不到位,多年未按照现有办园规模和幼儿数重新核编等,都成为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瓶颈。

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崔建梅建议:

一是聚焦公办园教师核编补充难问题,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更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在新的编制标准没有出台前,推动主责部门、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重新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落实编制配备,以保障公办园正常运转。

二是建立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长效机制,将幼儿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增长比例,满足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

三是提高聘用教师待遇,实行同工同酬。在目前尚未满足办园需求编制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编外人员,所需经费由地方政府解决,实行同工同酬,以保证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

四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全力保障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只有持续进行财政投入,才能继续扩大教育资源,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现有幼儿园有质量地运行;另一方面应对大量二孩、三孩出生带来的资源不足新挑战,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全国政协委员郑军:

应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国家标准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师资紧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带来一份关于国家层面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提案。郑军建议,应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国家标准,保障公办园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还应创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补充机制,多途径解决编制核定、补充问题。

郑军指出,编制短缺会导致教师补给困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他解释,由于缺少编制保障,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幼儿园教师队伍,每年开学季就会出现“用工荒”;又由于编制不足,导致同一公办园中的教师“两种身份、两种待遇”,同岗不同酬问题突出,有的地方非在编教师收入甚至不到在编教师的一半,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非在编教师难以形成职业归属感,临聘教师容易出现非正常流动或向其他行业流失,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

为残障儿童学前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残障儿童是一个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更多政策措施,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升特殊需要儿童入园保障水平,为残障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做好准备。

“新时代,我国儿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特殊需要儿童在3-6岁阶段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邰丽华委员认为,教育部门应主导建设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建立特殊需要儿童学前入园的台账登记管理系统。

邰丽华委员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参照针对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零拒绝”政策,所有幼儿园应当承担接收本社区内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主体责任,保障适龄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

 

文章内容综合整理自 新京报、人民网和中国新闻周刊

图文编辑/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