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各地要闻

2019上海学前教育年会 | 十场专家报告精华内容全记录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4日

1月1日~2日,两天时间、十场专家报告。

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如何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围绕“人工智能和教育”“高质量教育时代”“未来课堂变革趋势”“深度现代化与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观察”“安吉游戏”“幼小衔接”“早期阅读”“情商教育”等话题,“2019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为与会者奉上一场思想“盛宴”。

 

 

11月1日

 

 

 

 

 

 

 

南洋中学分会场

主持人:何幼华

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顾问

 

报告人: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报告题目

未来课堂变革的趋势

“互联网 ”时代,在即将迎来的数字化学习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也应当顺应潮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进行深化改革。未来,课堂将成为应用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场所。基于这一目标,未来课堂教学具有九大变革趋势:


1.学习活动替代“授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

2.教师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3.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

4.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

5.学习内容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

6.多种学习资源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

7.课堂评价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

8.实现深度学习;

9.教学设计追求“理解”。


总之,变革教学方式,需要依据教学目标,从组织方式入手,选择认知方式和活动方式,建立两类价值取向教学与教学方式的关联,并持续提炼、积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经验。

 

报告人:黄  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

 

报告题目

让观察成为教师的专业习惯

作为早期教育领域倡导的一种儿童发展评价方法,观察能够帮助教师聚焦儿童学习与发展,反思和优化课程设计。因此,观察已经成为教师的专业属性。纵观世界,儿童观察评价的模式、方法有很多,如高瞻课程的儿童发展评价、瑞吉欧教育的档案袋式儿童观察记录、新西兰教育的“学习故事”式叙事性评价等,这些评价各有其目的和优缺点,可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

 

黄教授还例举了一些实例,分享了教师在观察、评价中的专业行为和专业思考,以及所能看到的儿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习的宽度、连续性、分布性以及情绪情感等。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理解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都是以观察为支撑的,因此,黄教授提出了四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1.将观察与早期儿童学习和发展标准建立联系;2.让观察更聚焦,如锁定目标儿童或一日生活的某个具体环节、具体活动;3.在开放的游戏情境中,聚焦儿童的学习与发展;4.卷入专业共同体的互动交流,以研究的态度做观察,在建构与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敏感性。

大同中学

分会场

 

 

 

 


 

主持人:黄  琼

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报告人: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

报告题目

迎接高质量教育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进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也将迈向高质量发展。回顾教育发展历史,第一阶段“有学上”,使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第二阶段“上好学”,使我国的教育质量水平处于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上海的教育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如今,世界变化、社会竞争和未来趋势对我国教育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要求——“高质量教育”,因为,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取代了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面对这样的挑战,只有“高质量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的人。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袁教授认为,高质量教育的特点包括拓展广度、深化深度和提升高度。具体来说,广度指从认知教育向非认知教育拓展,即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比如,社会责任感、情绪控制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同情心和同理心;深度指从基本素养向核心素养深化,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交往能力、信息素养、学会学习的能力;高度指从全面发展向个性化发展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基础教育亦是如此,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人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报告人:张怡筠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

 

报告题目

做高情商幼师,教高情商儿童——面向未来的情商胜任力

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理解、自我情绪管理、理解他人情绪和创造双赢人际关系的能力,它是成功、快乐、幸福的秘诀,更是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幼儿?据张怡筠博士介绍,情商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情商力,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幼儿社会情绪学习课程,提升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技能及负责任做决定的五大核心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张怡筠表示,高情商的幼儿教师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幼儿,因此教师首先要成为“高情商的人”。当出现愤怒、沮丧、焦虑等情绪时,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呼吸冥想法、数颜色法、数数法、“乐观三部曲”等,缓解不良情绪,逐渐提高情商力。

上海市实验学校分会场

主持人:黄  铮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前教育分社总编辑、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报告人:华爱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

不断发展的安吉游戏

安吉游戏是反思性实践的结果,通过“真游戏”去一切形式化和功利化,到未被教师加工过的、最初始状态的游戏中去寻找儿童发展的真谛。它不只是一日活动中的游戏,而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课程模式,是基于游戏精神的一日生活;“教”与“学”完全渗透或生成于生活与游戏,并逐步形成一种课程的社会生态。

 

在阐述了安吉游戏的意义和价值之后,华爱华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分享了安吉游戏的“三精”——安吉游戏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真实,去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安吉游戏的精髓是师幼相长,教师的责任是观察、倾听、对话,幼儿则可以表现、表征、对话;安吉游戏的精彩在于彰显幼儿的发展,在没有测评的情况下,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


实现“真游戏”革命需要分三步——首先是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即放手对儿童的管控和主观指导,发现一个全新的儿童,形成“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儿童观;其次是解读游戏,发现学习,教师要学会分析精彩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学习与发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形成游戏(生活)即课程的大课程观;第三是回应游戏,生成教学,捕捉幼儿学习的生长点,开展追随幼儿经验的教学,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观。

 


 

报告人:姜  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

成为一名拥有“四爱”精神的卓越教师——爱生·爱家·爱美·爱思


姜教授表示,“爱”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所在。


仁爱之心是一名“四有好老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要有慧心、有良心、有警觉心地去爱孩子。有慧心,即要有智慧地爱,用孩子所喜欢、所满意的爱的方式来和他们相处。有良心,即教师要遵从内在的良知的判断,从大处着眼。有警觉心,既教师的“爱”要出自内心,应关注完整的儿童,而非短期的功用目的;在追求善的教育目的时,用善的手段;关注儿童压力,做到“安、乐、休、游”。姜教授强调,教育不应有外在的功利主义的目的,儿童的健康、和谐、美好的成长就是教育的内在目的。


家国情怀是教育者大爱精神的重要体现,开展有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家国情怀的培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社会)的合作共育。


钟情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大国良师的精神气质,校园应是一个有文化气息的艺术之境。好的教育是有文化的教育,它能将儿童从平庸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好事物的经历。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园长要善“赋权”,重“闲暇”。因为教师需要闲暇时间去提升个人素养,打开视界,因为教师的视界决定着孩子的世界。

 

11月2日

大同中学


分会场








 

 

主持人:瞿佳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

 

报告人:倪闽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报告题目

从四重进化理解人工智能和教育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倪闽景副主任从“四重进化的概念及过程”“四重进化对理解人工智能和教育变革的启示”“学前教育的几个问题”三个部分指出人工智能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重进化”分别是物质进化、生命进化、大脑进化和文化进化。倪主任强调,教育是人类为传承文化而发明的最重要的社会性行为,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人工智能和教育变革的启示:一、世界总是越来越复杂,不同层面系统规律完全不同;二、教育属于信息世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三、进化不一定是进步,而是对环境的适应;四、世界一直在改变,有些改变是颠覆性的。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的智能、情感发展的‘寒武纪’”,谈到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时,倪主任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快,但是人在幼儿阶段生成基础性联接的时候需要慢。孩子不建议直接用高科技产品,应该鼓励孩子回归自然,让其建立牢固的大脑底层联接;然而,教师可以在观察和教学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产品记录孩子的成长,真正实现“每个教室都是儿童思想的实验室,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整部人类史”。

 

报告人:郭宗莉

特级教师、特级园长;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原园长、现任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报告题目

幼小衔接质量:反思与行动建议

郭宗莉老师由一张照片开始了她的主题报告,通过照片她剖析了目前社会上一些家长热衷给孩子报兴趣班背后的原因:客观上由于学段本身的差异,以及主观态度与行动的原因。

 

郭老师从“基于儿童理念的认识与澄明”“对‘为儿童准备’的实践理解与问题聚焦”“着眼发展,实现高质量衔接教育的行动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认为,儿童的体验、视角和处境是“基于儿童”的内涵,教师要重视和倾听儿童的声音,重视其一日生活中的感受,帮助儿童形成问题意识。

 

对于幼小衔接,政府、幼儿园、小学和家庭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归属权,在深度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以“实现高质量衔接教育”为目标,郭老师提出了四点行动建议:一是培育以儿童成长体验为取向的衔接教育质量观;二是为儿童全程、全面做好后继学习与发展的准备;三是关注弱势家庭,积极营造共同服务于“为儿童准备”的教育氛围;四是制定幼小衔接长期规划,确保高质量学前教育成效的延续。

 

南洋中学分会场

主持人:王纾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副处长


 

 

报告人: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

基于儿童发展的多元化早期阅读研究

张明红教授的主题报告由她领衔研究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幼儿园多元化阅读与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引入。针对目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问题与困惑,她从认知建构理论观点和心理学视角研究早期阅读,以期待改变和提升幼儿教师早期阅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促进并发展幼儿阅读品质、阅读能力和前书写能力等核心经验(PCK)。


张教授分享了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中对“集体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个别化阅读活动的设计、观察与评价”“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幼儿阅读能力发展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主题报告中张教授着重从实践层面解析了“儿童阅读心理发展与早期阅读pck活动设计”,从核心经验的角度采用“五步法”,即析图文、分层选、择主旨、布环节和再创造设计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另外,张教授还特别强调,早期阅读是一种多元化阅读,还应该通过个别化活动和家园共育的亲子活动,关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园多元阅读的全面性和阅读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早期阅读是开启幼儿心智、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一束光”,教师要始终以幼儿发展为中心,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用儿童的语言、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做真的阅读、美的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品质以及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基。

 

报告人:李伟涛

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

深度现代化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变局 • 格局 • 布局

“深度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和科技层面,更是精神的现代化,是教育治理和质量观的现代化。”李伟涛在报告中首先对“深度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界定。他指出,当今整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整个中国教育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等层面都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上海在最新的教育规划中也将目标指向“实现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影响力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这种全方位、深度的变局在呼唤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应该形成怎样的格局?李伟涛从社区互动、青年影响、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层面,详细描绘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以及在这种特征下教育应有的格局。最后,他提出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布局的8个关键行动:落实五育并举、科学建立教育标准体系、聚焦教育内容现代化、优化幼儿园的育人环境、基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基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基于管理制度创新的支撑、同步提升现代化的监测评价能力。其中“环境就是质量”“要从口袋行为走向循证行为”“数据不等于证据”“采纳不等于采信”等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