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学会工作文件

2018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建设”培训会(苏州)经验分享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6日

2018年11月23日下午下午,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幼管理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孟瑾,苏州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计彩娟园长,苏州吴江区横扇幼儿园沈艳凤园长,苏州高新区新升幼儿园杨晓英园长,给参会人员带来了四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分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张永英教授在分享会之后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下午的会议现场由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二系主任张晗教授主持,江苏省课程游戏化视导专家张春霞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张斌教授担任点评专家。

张晗教授

张春霞教授

张斌教授

经验分享一

生活化、游戏化的“花朵课程”

会议一开始,孟瑾老师首先向参会嘉宾介绍了花朵课程的起源。从2002年加入虞永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团队起,花朵幼儿园翻开了课程建设的新篇章。幼儿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具有园本特色的游戏取向的花朵课程。

孟瑾主任

花朵幼儿园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是一朵小花,每一朵小花都有美丽绽放的权利。将课程命名为花朵课程,意在力求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温暖幸福的环境中自由地展现生命的力量。

生活化、游戏化的花朵课程具有四大特征:追寻游戏精神的课程理念,营造“实习场”形态的学习环境,关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贯穿始终的课程审议。

在探索花朵课程的过程中,花朵幼教团队发现课程尚存在改进的空间:不同年龄段的课程目标与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明晰,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途径需要不断完善,个性化的幼儿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因此,花朵幼儿园的教育者们通过完善课程目标,拓展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完善评价方案,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对园所课程进行再建构,努力使课程达到“年龄适宜”、“个体适宜”、“文化适宜”。

经验分享二

开发种植与饲养资源:促进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教育实践

计彩娟园长从园所现状分析确立养植课程、“养植”课程建设历程、养植课程整体架构三方面向参会嘉宾阐述了金家坝幼儿园养植课程。

计彩娟园长

金家坝幼儿园作为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建构养植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金家坝幼儿园的教师们逐步明晰养植课程就是要让幼儿按照一定的目的做有意义的事,通过幼儿具体的行动和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养植课程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关注幼儿的行动,更关注伴随幼儿行动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使课程能够真正适应幼儿,促进幼儿经验的不断生长。

养植课程以“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行动”的课程核心理念为方向,依次做好课程开发总目标、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目标。通过对课程总目标的分解、延伸,各级目标形成一个层层细化、相互关联的目标网络体系。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幼儿园选择、设计相应的养植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的开发过程,完善课程评价。

基于种植与饲养资源的开发,目前金家坝幼儿园已经成功研发了20多个具有本地代表性的种植饲养活动案例和10多个时令性的园本主题活动。

经验分享三

以民间游戏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开发

沈艳凤园长认为,民间游戏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彩,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横扇幼儿园16年的课程建构之路,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集整理民间游戏,丰富园内各类活动。第二阶段是游戏引发问题,问题生成系列活动。第三阶段是民间游戏主题活动开发。第四阶段是民间游戏课程架构。

沈艳凤园长

游戏精神是横扇幼儿园课程理念的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灵巧儿童。民间游戏主题活动、时令节庆、实践活动、生活事件共同构成了课程的内容。课程环境包括民间游戏馆、民间游戏场、百草园。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亲子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途径。

民间游戏课程倡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快乐的游戏,真实的生活,专注的学习,能够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寻求有价值的问题,自由、自主、创新、愉悦地活动,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发展。

经验分享四

初建“崇文尚美”理念观照下幼儿自主体验式园本课程

杨晓英园长提出,“崇文尚美”理念观照下幼儿自主体验式园本课程经历了从研究游戏活动到研究自主体验式活动到初构自主体验式园本课程的三个探索阶段。“崇文尚美”理念的确立符合园所发展的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新升幼儿园的教师有能力也有意愿进行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发展的需求,幼儿园建构了三级目标体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确立了以“五文五美”作为课程的内容,“五文”指的是名人、民俗、街巷、园林、山水,“五美”指的是美文、美行、美食、美乐、美工。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可获取资源的剖析,形成了包括苏州园林、苏州山水、苏州街巷、苏州美食、苏式美工、传统习俗、苏州名人、博物馆、苏州新名片在内的九大课程资源包。为推动课程实施,幼儿园在“崇文尚美”理念观照下施行四大支持性策略。杨晓英园长向参会嘉宾分享了“走进街巷”的主题活动,生动具体地展现了新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方便了参会者更好地了解新升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杨晓英园长

“崇文尚美”理念下的课程是一场文化之旅,新升幼儿园的老师们殷切期望,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让儿童更自主愉悦,让教师更专业睿智,让课程更具有适宜性。

主报告

《基于证据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张永英教授从何谓基于证据的课程、幼儿园课程建设为何要基于证据以及基于证据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案例分享三方面进行报告的论述。

张永英教授

张永英教授借助《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的案例,说明了基于证据的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证据之一是儿童最初的能力及发展需要,证据之二是社会的培养目标,即课程应当是儿童既能够学又应该学的内容。好的幼儿园课程是能够基于、保持和深化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和认识。

基于证据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配套的教师专业发展,二是配套的和教学活动相关联的儿童发展监测评估。教师要有专业素养,以专业的眼光评估孩子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相适宜的教学活动。

走向基于证据的幼儿园课程,需要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过两关:一是学会“同情地观察”,二是学会基于评价计划课程。要做到同情式的观察,教师首先要搁置自己单方面的判断,试着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孩子到底在干什么,之后调动自己所有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识别,在与幼儿沟通时充满好奇心地进行镜面描述,可以帮助教师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幼儿的行为。

那么如何开展基于证据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呢?在此,张永英教授分享了南京的一所幼儿园基于证据的课程建设的案例。幼儿园中的教师借鉴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利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升园所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通过观察收集证据,能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依据,也能帮助教师建立与幼儿的密切关系。

闭幕式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晖做大会总结。她对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专家学者们积极支持本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培训会表示由衷感谢,并希望幼教工作者们继续保持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回归儿童,不断反思课程,使课程建设更加落实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