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科学教育

科学活动教师先吃透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7日
作者:周丛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小班科学活动“我家糖果多”开始了,教师先出示白砂糖问幼儿:这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又出示冰糖问幼儿: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方糖问幼儿:这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几分钟后,幼儿开始按捺不住,有的起身欲走,有的直接冲到了放糖的桌子旁……教师手忙脚乱地阻止这个、劝退那个,活动不得不草草收场。

上述情景,是幼儿园常规性教育活动中屡见不鲜的一幕。很多教师往往将其归结于幼儿常规习惯不好难以管理。但笔者认为,这是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导致的。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经验的建构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对于小班幼儿,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在多通道的参与中展开学习。上述案例中,幼儿一直处于眼观嘴说的状态,坚持几分钟已非常难得。倘若教师能从以下三点出发,设计并实施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的活动,情况也许会大为改观。

“自主探究”记心中

不管是设计还是组织实施科学活动,都不要忘了“自主探究”这四字箴言。不论是观察认识,还是实验操作,抑或是科学讨论与技术操作,都应是幼儿自主在前、教师引导在后。

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是支持者。例如,材料、场地等物质环境的支持;信任、接纳、认可的态度,安全的心理氛围,充足的探究时间等心理环境的支持。教师的角色定位其次是合作者,即以“玩伴”这一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一起亲历探究的过程。再其次是引导者,即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梳理提炼自己的探究过程与探究发现。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教师把顺序倒置了,都是引导过多,支持与合作不够。

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同时提供几种糖给每组幼儿,允许并鼓励幼儿运用眼睛、手、鼻子、嘴巴、舌头等多种感官,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舔一舔、尝一尝中,直接感知几种糖的特征,发现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进而建构关于糖的表象经验。由于强调多感官的参与,因而这种学习的方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幼儿自主调动多感官参与的科学认识活动,不仅直观形象,能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好动的需求,更能帮助幼儿从多方面获得对事物的表象认知,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在幼儿有了直接感知后,教师再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知发现,这时候,幼儿一定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如果教师进一步鼓励幼儿多元化地表达,幼儿很可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此基础上,若还能适时引导幼儿归纳提炼感知中的发现,会远比案例中的做法带给幼儿的体验深刻。

科学活动落实在生活中

幼儿是在生活中发展、发展中生活的。科学学习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我家糖果多”的科学活动中,当幼儿对糖有了初步的直接感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味道、不同包装的糖果,如包在不同糖纸里、装在款式各异的瓶子、罐子里的糖果(瓶盖、罐盖的开启方法也可以有所不同,如拔开、掰开、拧开、边按边拧等开启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剥开糖纸和打开瓶、罐的方法;成功后边吃边数糖果的数量,说一说糖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探究表达,从颜色、软硬、味道等方面总结他们的发现,并允许他们边吃糖边折糖纸或开关瓶盖、罐盖。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在区角中继续引导幼儿开展下列延伸活动。例如,科学领域可以与幼儿一起玩玩“哪颗糖先不见?”——将两颗同样的糖分别放进装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杯子中,请幼儿先猜,再观察哪颗糖先不见了。活动后引导幼儿讨论,发现生活中存放糖果要注意避开发热的地方。艺术领域可以和幼儿一起来包糖果,教师可以提供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糖纸和橡皮泥或自制小纸球,供幼儿制作糖果,进一步巩固认识糖果的外形特征。语言领域,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演绎多吃糖引发不良后果的情景剧,引导幼儿欣赏并讨论“糖果很好吃,但是吃多了会怎么样?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

概念、过程先摸清

虽然在幼儿园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幼儿建构的是前科学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自发概念”),但并不是说教师也可以传授“迷思概念”甚至是错误概念。笔者非常认同两个观点:一是“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二是先有“教得对”,才有“教得实”和“教得好”的观点。只有我们自己清楚科学概念,我们才能把握住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才能使设计组织的科学学习活动有的放矢,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前科学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真心期盼教师在组织每一次科学活动前,所有的观察、探究、实验、操作等都先尝试,涉及的科学概念都进行深入的学习并真正理解,再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我们组织幼儿开展科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没有这个做基础,再好的方法和策略都会是无本之木。

(周丛笑   湖南省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获得湖南省特级教师称号,入选湖南省首批“未来教育家”“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