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会议通知

儿童的素养,儿童的课程,儿童的学习-----“2016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5日     浏览量:11391 次
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 孔起英 张婷婷     来源:研究会

2016年11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古城南京顺利召开。李季湄教授、冯晓霞教授、虞永平教授、刘占兰研究员、华爱华教授、Nimala Rao 教授及Rhian Evans Allvin 博士、Robert Scherpbier 先生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一、学术报告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方向性与反思性

   会议主题报告聚焦儿童的素养,关注儿童的深度学习,凸显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注重游戏的发展价值,重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探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式。这些报告反映了学前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作了题为《核心素养体系与幼教质量》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个主要维度,共18个基本要点组成。核心素养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更清晰的目标、更整体的视野,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并能够助推《指南》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来自香港大学的Nimala Rao 女士结合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变革的大背景,在其报告《面向21世纪技能》中谈到,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变化发展要求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她认为,当前的儿童已逐渐成为已成为数码原生代(是第一代能里流使用数字技术语言的儿童)。早期教育也应在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出调整,帮助孩子形成包括“创造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技能。她还谈到,能力导向教育并不代表对知识性内容的抛弃,孩子需要综合把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全美幼教协会首席执行官Rhian Evans Allvin 女士的报告围绕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展开。她介绍了全美幼教协会建立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家庭支持”“健康、心理健康与教育”“特殊需求及早期干预”“幼儿早期学习”这四个重要领域组成。她认为高质量的学前保育教育应该包括发展适宜的课程,有能力有知识的师资,一系列复杂的能支持儿童健康幸福的服务,能支持并尊重多样性的环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卫生、营养及水与环境卫生处处长Robert Scherpbier 先生关注的是中国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他介绍了“中国贫困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看护人抑郁、不规律睡眠是贫困地区早期儿童发展危险因素,良好营养、早期刺激、适宜的图书和玩具等是保护性因素。该项目还建立起了涵盖健康、营养、回应性照护、安全与保障、早期学习的早期干预模式——IECD。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其报告《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中介绍,对幼儿而言深度学习是在建立在情境当中、以理解为基础、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有意义和长远效果的学习,而非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在游戏中,低结构、高开放性的材料和不确定的情景充满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给予了幼儿自主探究、思考创造的机会,能够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冯晓霞教授认为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提供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引进“主题”,在教学与游戏之间搭建桥梁;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深入思考。

中国教育科学院刘占兰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一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与促进项目。该项目始于2014年,截止2015年12月已得出初步调查结果:当前农村留守幼儿主要由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母照料,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也低于非留守儿童,更易出现情绪问题;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存在疏离、淡漠的倾向。基于此,该项目试图利用“综合主题活动”“亲情图书角”“集体生日会”“家书传递活动”等形式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会上就游戏与教学做了主题报告。华教授指出,幼儿园教育秉承的是大课程观,课程包括幼儿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三大类。这三类都承载着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因此游戏既是课程的活动形态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游戏与教学需要从两者并列走向相互生成,这是游戏与教学相融合的关键。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能够很好地处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师要放手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解读幼儿的行为及行为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找幼儿行为与教学目标的连接点。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作了题为《课程在哪里》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幼儿园课程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我们的课程改革卓有成效,但课程领域还存在很多混乱现象。课程计划需实现转身,先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儿童能得到的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的状态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状态,甚至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成效和幼儿发展的水平。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关注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上,而不是老师讲解过程的作用上。教师需要感受儿童的需要和能力,要具有形成综合性活动的能力,提升利用资源的能力,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术交流凸显了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多元性与务实性

本次会议共设10个分会场,分别围绕“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管理与事业发展”“儿童健康教育”“游戏与玩具”“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师教育”“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园环境”“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等十个议题进行交流分享。

(1)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

目前随着脑科学、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了解到儿童早期是其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研究人员使用神经影像技术,发现大脑神经网络发展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贺永,2016)这就使得我们日益关注儿童早期发展。有研究者就我国实际,从医护人员、学校、国家政策和立法三个层面提出了婴幼儿时期医教结合的设想。(鲍秀兰,2016)也有研究者借鉴英国0-5岁儿童早期教育政策与实践,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易凌云,2016)目前针对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实践形式多样,利用“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手机周报的形式向薄弱群体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相关信息(江帆,2016);针对家庭进行入户指导(蔡建华,2016);基于社区的早期干预(杨彩霞,2016);倡导家长与教师协商共育(茅红美,2016)以及以家庭为主导的早期干预(穆汗买提艾提,2016)。总体而言,保障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要将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结合,让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2)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是学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少幼儿园在建设园本课程,但存在园本课程建设能力参差不齐;园本课程建设机制不全;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园本课程建设中顶层设计有偏差,具体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刘敏,2016)在课程实施方面,“弹性作息”能够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让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安排更加顺应幼儿的发展。(黄菲,2016)在教研方面,对云平台的探索利用(李乾,2016)为园本教研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在课程质量监控方面,拟通过外部监控助推园所内部监控(他评促自评),并要继续培育园所、教师的质量意识及加强实证性研究。(陈胜宇,2016)此外,图画书和重大节庆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刘雪(2016)就从PCK的视角对图画书的选择、及阅读指导策略展开探讨;吴宇泓(2016)认为儿童立场下“游戏节”课程,其宗旨在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实现儿童的可塑性,让儿童去发现和创新自己的生活,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并主动、积极地体验课程内容,从而获得适合的成长。

3)学前教育管理与事业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备受关注。有研究者剖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自身诉求。(郝萌萌,2016)有人提出“以乡村小学为中心平台,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地;以农村幼儿教师为中心主体,形成城乡教师思想多元互动机制;以乡村生活为中心内容,推动学前教育迈向生活化、本土化”的实施路径来践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话语权。(郭丹,2016)有研究者提出“有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广覆盖”和“保基本”,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基本与基础的部分必须依靠补偿性政策的调控与平衡作用。(尹坚勤,2016)。

在教师发展领域,有人关注到幼儿园教师招考(韩慧菲,2016)、非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严辉,2016)等问题。此外还有人从研究中得出生均成本与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呼吁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成本投入。(李克建,2016)

(4)儿童健康教育

关于健康教育的交流话题大多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涉及到卫生防治、儿童动作发展、活动区设置等多个方面。陈玉英(2016),就幼儿园传染病防治问题做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发病的时间、状态、还分享了防治传染病的做法。邱玉敏(2016)提出了幼儿性教育要遵循科学、适度、循序渐进、家园共育的原则。张万玲(2016)从创设适宜的、情境性的环境,细化管理,采用合适的指导策略,借助多种媒介及恰当的评价等发面就优化幼儿园的运动区域活动提出策略。吴霞(2016)强调体育活动中的挑战性游戏要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丁静娴(2016)关注循环游戏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郎晓津(2016)提出了“微运动”的概念,指出可以利用教室、走廊、门厅楼梯等室内环境为幼儿提供锻炼大肌肉、平衡、身体协调等各式各样的微运动活动,既保证了幼儿的活动量也能不受天气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田原(2016)则从幼儿就餐环节入手,提出了通过园本教研、制度跟进、灵活调整等策略提高保健质量。田腾(2016)从美国《关照我们的孩子:国家健康与安全标准》得到启示,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的结合来改善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5)游戏与玩具

在对儿童游戏的探究中,不少一线教师都关注到了教师的角色。金红芳(2016)付欣悦(2016)尤舒玥(2016)都关注到了教师观察对于儿童游戏的支持性作用,并分别就户外活动、创造性活动以及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

曾向阳(2016)探讨了在数学活动当中创设游戏情境的实践。唐姣(2016)关注的是游戏中的重要部分——玩具,并就家中的玩具选择与使用提出建议。刘利红(2016)阐发了她对于整个儿童游戏的思考,她认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离我们并不远,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体现游戏的特征。李旭(2016)则以田野调查和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的方法对儿童的游戏生活进行研究,他认为电子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劫持了他们的童年,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室外、远离自然、远离共同的游戏活动。

(6)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师教育

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方面陈乐乐(2016)分享了杜威的的具身哲学与具身儿童观,强调儿童教育是身体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体化进程。姚秀点(2016)介绍了玉置哲淳的活动关系模,并认为玉置哲淳理论作为维果斯基的观察渗透理论第四代理论传承,将其应用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李好(2016)则从摇滚乐切入,分析摇滚乐的特质、音乐性和原始性,发现其内核与儿童相同,并从儿童的摇滚特质思考对学前教育的启发。

在教师教育方面,李岚(2016)运用“swot”的方法分析教师团队的现状。确定幼儿教师分层培养的新标准。然后采用教师自主申报,定向培养,多方考核的模式进行实施。建立教研部、管理分工等手段充实方案,以更好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欧美燕(2016)认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并为其人生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和组织帮助。秦旭芳(2016)则关注幼儿园教师E因子(工作动力的源泉)的寻找与激活。

(7)家庭与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引导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大家的关注。刘利(2016)认为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要把亲职教育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夏凌(2016)针对家长教育活动存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建议缺乏操作性,形式缺少互动性等问题提出了“家长互助团”提升幼儿家庭教养水平。姚炯(2016)提出了引领家长走进幼儿游戏“三段式引领”策略,即理论式引领、体验式引领、互动式引领,从而帮助家长理解幼儿游戏。

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孔颖(2016)分享了依托“微平台”推进家长义工社团的实践经验。钱玉娴(2016)提出通过图书馆建设满足儿童的阅读权益。于冬青(2016)眼于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并指出幼儿园应认识到社区的价值,建立家园社区合作共同体,进而建立儿童好友社区,由家庭参与督导与评估。

(8)幼儿园环境

幼儿学习发展离不开良好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线老师们就幼儿园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徽(2016)基于自然主义思想提出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赵萌萌(2016)则基于地域特色,提出将海洋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当中。吴欲晓(2016)指出通过创设生态种植园实现了教师更接地气、幼儿更爱自然、幼儿园更加温馨的效果。潘婷(2016)结合其实践指出了创设自然区角,能让孩子成为主人,得到经验发展。

在材料提供方面,罗海亚(2016)提出辅助材料在建构游戏中能为幼儿提供支持,创造更多可能。沈超超(2016)针对表演区,提出了游戏前的材料优化、游戏过程中的材料调整和游戏后的材料跟进三个观点。王宁怡(2016)认为角色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利用对孩子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控以及社会交际关系的发展等有很多的帮助,并认为应当让孩子“多通道”感知低结构材料。一个主动学习环境应包括的五大要素:材料、操作、选择、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以及成人的支持。(谢蓉、阳睿,2016)

(9)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

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方面,大家的关注涉及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王健(2016)就促进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分享。王莉(2016)分享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策略的实践。应莉(2016)分享了她对于动感回应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思考。虞芳(2016)关注儿童生命认知的美术化表征及其特点。周静熙(2016)着眼于师幼互动水平。陈世联(2016)的研究显示幼儿对不同班级规则内容的认同程度存在着差异。邓进红(2016)分享行为和分享动机

(10)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不容忽视。

从杨华(2016)、何浩(2016)的分享中,可以得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曹娅春(2016)、章兰(2016)等的实践经验揭示出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因地制宜,要优质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指导和教师的学习。同时,儿童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无论是幼儿园环境创设还是课程改革,都应当紧紧围绕儿童展开,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本次会议中论文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工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一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理论思考与实践的探索,也体现了他们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的转变。相信通过对于儿童、教师、课程、幼儿园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能够助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三、幼儿园现场观摩展示了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本次年会还为代表们展示了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等19家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各个幼儿园的现场活动观摩、园所经验介绍、专家点评与代表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幼儿园多年专注于综合课程的研究、鼓楼幼儿园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继承与创新,太平巷幼儿园走进幼儿心灵的田野课程,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成长的探索、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用快乐游戏促幼儿幸福成长、梅花山庄幼儿园和小天鹅幼儿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香山路幼儿园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南京幼儿园全方位的教育探索行动与实践反思,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真正凸显了本次年会的主题——“探索﹒反思﹒超越”。

 南京师范大学   孔起英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