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孩子游戏,我做什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6日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如师附小幼儿园 孙红梅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10期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能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幼儿游戏,教师该做什么呢?

尊重孩子,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

【案例1】走廊上拴着一只“小狗”

大(1)班的走廊里,轩轩脖子上套着一个用塑料玩具连接成的链子,链子的另一头挂在走廊墙壁的挂钩上,孩子嘴里不停地“汪汪”直叫,像极了一只被拴住的“小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带着疑问开始观察,过了一会儿,阳阳取下挂钩上的链子,摸摸轩轩的头,牵着他蹓了一小圈。轩轩一脸的高兴,边爬边叫,没有一丝勉强的意思。

我问轩轩:“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轩轩高兴地告诉我:“我是小狗。”那表情分明是得意。

“那你为什么要做小狗呢?”

“因为人家刚送我一只小狗,那只小狗可爱极了,我特别喜欢它,天天陪它玩。”

了解完这个特殊游戏的起因,我悄然离开,游戏继续进行着……

 

【分析】在成人的世界里谁愿意去当一只狗。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当一只小狗是自愿的,是愉悦的,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他能体会到当一只可爱的小狗受人宠爱的快乐。家里最近养了一只小狗的种种趣事,自然就成了游戏情节的原型,成为游戏情节发展的动力。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也许游戏就会在成人世俗的思想中被扼杀。

 

【案例2】优优啃鸡腿

小(3)班的手工区,小朋友们自己在探索各种折纸方法,优优把正方形的纸揉成了一个团儿,放在嘴里使劲儿地撕咬,咬一口然后就吐出来,再咬一口,再吐……纸屑吐了一地,而且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了大约七八分钟,十分专注。

我蹲下来问他:“优优,你在干啥呢?”

优优天真地看着我说:“我在啃鸡腿,我不喜欢吃鸡皮,还有骨头啃不动。”

我摸摸他的头说:“那你把鸡腿上的肉啃干净点哦。”

 

【分析】在成人的眼中,一个孩子咬纸首先是不太卫生的,而且把碎纸屑撒了一地,无疑很让人头疼。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知道了他在玩想象游戏,把纸团揉成团儿,变成了鸡腿,在专心地啃鸡腿呢。那一地的纸屑有的是鸡皮,有的是鸡骨头。孩子的游戏不受地点、材料的限制,创意无处不在。

 

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成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固有的价值评判,在观察游戏时可能会凭着直觉和经验误读了孩子的游戏行为,就可能会喝令案例1中的那只享受宠爱的“小狗”停止游戏,要求案例2中的那个津津有味啃鸡腿的优优马上捡干净地上乱七八糟的纸屑,那样的话,孩子的游戏将被迫终止,教师就成了干扰幼儿游戏的绊脚石。唯有从尊重孩子的理念出发,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尊重孩子,看懂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独特的游戏方式,才能保证孩子游戏的绝对自由、自主、自发。

 

相信孩子,做一个机智的“甩手掌柜”

 

【案例3】尝试商量、等待的小绅士

小(3)班的娃娃家里有两个积木桶,芃芃和淇淇把它们戴在头顶上,玩得挺开心。天天看见了,也想玩,他就跟芃芃说:“芃芃,你把这个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不行!我还没有玩好呢!”芃芃果断地拒绝。天天转过头来看了我一下,又转过去跟淇淇说:“淇淇,把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淇淇啥也没有说,直接转过身去,给了天天一个冷屁股。天天很尴尬,又朝我这边看了看,我装作没有看见,期待他自己解决。两次协商都没有成功,他有点沮丧,但依然没有放弃,又转过去对芃芃说:“那你玩好了给我玩好吗?”“好的。”芃芃爽快地答应了。天天一听来了精神,开始玩其他玩具,玩的时候还不时地看看芃芃。又过了大约5分钟,淇淇放下桶,天天眼疾手快地拿起来,心满意足地戴在了头上,脸上绽放着满意的笑容。

 

【分析】天天比较强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要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今天我观察到他已经在尝试处理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是不是因为有老师在一旁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在结束后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帮助孩子强化正面行为。

【案例4】冲动的小宇遇上文静的小茹

大(1)班的积木区里小宇在建构一个警察局,忙碌了好半天终于完工了,正当小宇心满意足地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小茹一不小心碰倒了警察局的一角。小宇叫起来:“讨厌!碰坏我的东西了。”准备发飙了!我紧张地在一旁观望,生怕冲动的小宇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理智告诉我,等一等,相信孩子能处理好的。这时小茹回过头蹲下来,满脸歉意地开始帮忙修复。小宇刚才还怒气冲冲的脸这会儿已经多云转晴了,他也蹲下来一起修复。一场眼看就要掀起的风波,在孩子们很自然的处理中解决了。

 

【分析】小宇比较容易冲动,而小茹是一个不善言语的文静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担心小茹要吃亏。关键时候我选择了相信孩子,在一旁静观其变。事情果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游戏中的磕磕绊绊不可避免,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灭火者”,天天可能就失去自主尝试商量、等待的机会,小宇就会失去一次尝试原谅别人的机会。老师要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孩子在每天的游戏中能逐步建立规则意识,相信孩子会尝试各种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适时做一个“甩手掌柜”。

 

走进游戏,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

【案例5】无人问津的“冰淇淋”

小(3)班的娃娃家里,雅清把雪花片一片一片地堆积起来,然后开始叫卖:“卖冰淇淋了,谁买冰淇淋?”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搭理,可她还是乐此不疲地叫卖着。我说:“我要买一个冰淇淋,你的冰淇淋多少钱一个?”“给你。”她拿了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在我手上,对我问的问题置若罔闻,可能孩子是对钱没有概念。我继续问:“这是什么味道的冰淇淋?”“这是草莓味的。”她奶声奶气地回答。我“啊呜”吃了一口,说:“好吃,好吃!”其他孩子开始观望,我赶紧撤。雅清又开始了她的叫卖,我远远望见悦悦在和雅清互动……

 

【分析】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买卖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游戏是富有挑战性的,他们大部分都喜欢玩平行游戏,不太会进行合作游戏,所以就出现了案例中无人问津的“冰淇淋”。这时,我选择参与进去,和雅清进行买卖游戏,吸引其他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游戏时有型可模。然后我又及时撤出游戏,主要是考虑到有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的风险。

教师参与游戏,可能存在成人会替代孩子而主导游戏的风险,也可能存在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但是只要能掌握好适当的时机进入和撤出游戏,掌握好自己游戏的参与度,这些风险就不是什么风险了。当孩子游戏遇到瓶颈时,当孩子游戏缺乏点子时,当孩子游戏中缺乏跟同伴合作的技巧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当教师参与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好问题时,要及时撤出。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其实是建立在静心观察的基础上的。■